成熟的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岁月的流逝、成长的变迁、知识与经验的累积让一个人思想、行为逐渐成熟;一种是被迫成熟的,过早的担负起本不属于他自己年龄的重担,在尚不能独立的时候只能自己照顾自己,过早的从一个少年长成大人。
这种被迫成熟的人内心永远住着那个年少时期的自己,惶恐、没有安全感、渴望被溺爱……,又对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永远抗拒或是抱太多的幻想,对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永远比别人慢热,因为长久习惯自己抱着自己取暖,喜欢了穿着厚厚的伪装假装成熟与坚强,要把自己的心完全展露给另外一个人,总是需要很长时间,只有那个内心的自己长大了,才能懂得爱自己爱别人。
《不二情书》里,汤唯饰演的娇爷和吴秀波饰演的大牛就是如此,一个总是被突然到来的关怀感激涕零,一个把自己的心裹得严严实实,不让别人轻易走进。
娇爷的父亲是个赌徒,因为赌债被人围攻、追杀,甚至需要娇爷手拿砍刀,豁出命去救。所以年少时期的娇爷总是过得惶恐不安,没有安全感,她不知道哪一天一觉醒来父亲又去赌场了,或者追债的人又找上门了。直到有一天父亲留下一屁股债死在老虎机旁,那笔债全都压在15岁的她身上。靠什么才能迅速有钱?赌。除了这个方法,她别无他法。她最恨赌博,是赌毁掉了她正常的年少生活,夺走了她的父亲;但她又不得不爱,也正因为赌,年少的她才获得了巨款,偿清债务。从此她的生活也跟赌密不可分,就像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明明最讨厌,也最喜欢,最离不开。
这样的生活里,没有一个人把她当成一个孩子,很早她就像一个大人一样活着。就像她写给教授的信:我不是一个小女孩,做女孩是要有人疼的,我没有。极度的匮乏会产生极度的渴望,所以在邓先生看穿了她童年的经历,她就放下所有的设防,投入他的怀抱,诉说曾经无数次想说却没人可说的话;所以在与“教授”的书信来往中喜欢上了他,也因此在赌场遇到看《查令十字街84号》的诗人就掏心掏肺。但最终,她最喜欢,最渴望的还是见到与她通信一年的“教授”,这种慢悠悠的手写信带来的亲密感是她最缺失的。而她最怕的还是暴风雨式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暂时性温暖,她是慢热的人,经不起这种快餐式的感情。
大牛14岁离开双亲去美国,去一个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陌生的地方,却连说不的权利都没有。一个人从小在异地摸打滚爬,早已学会了如何关闭自己的情感,因为有期望难免失望,失望多了只有绝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抱期望,带上厚厚的伪装,假装自己很强大。直到遇到了一对耄耋之年的华裔房东夫妇,他的设防才一点点卸下。以前他惧怕、拒绝心灵相交的亲密关系,因为连最亲的父母都可以各自重新组建家庭留他一个人在异国他乡,还有什么感情可信呢?
老人把他当亲人对待,正是他曾经最缺乏的长辈对幼儿的疼爱与关怀。人之将死时的最朴实最真诚的爱情誓言,让他感动、羡慕。羡慕老年人相互的搀扶,就是因为生命已经快接近尽头,没有背叛、失望的可能和对长久的未来的担忧,让人踏实。大牛也是慢热的人,所以疾风骤雨式的感情让他没有安全感,可以真实地坦露自己的内心。信任感的建立,内心亲密关系的建立总要好久好久。
慢热的人喜欢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爱情。这爱情就像平邮信,少了邮件、短信的迅速,但当信封进入邮筒,跨国山和海,再被另一个人打开,仿佛字迹是有性格的,连标点符号都是带感情的。
当两个没有年少期的人,在书信来往中慢慢的一点点剖开心灵,相互鼓励与吸引,相互疗伤,找回孩童时缺失的安全感,重新拥有孩童的纯真,才能真正相信爱情来了,也愿意去守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