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新人做交互都是从模仿开始,然而最后应该如何跳出固有框架,学会创新,做自己的东西?模仿的多了,就跳进思维上的死胡同了,总认为大概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这应该是很危险的吧。——来源于PMCAFF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交互设计师在一定阶段需要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天天和产品原型打交道的时候。是对着竞品一顿抄,还是自己创新后等着一堆竞品来抄?这在国内的“抄袭”环境熏陶之下,更是无比焦虑,日渐消瘦。君不见,强如支付宝,也涉嫌“抄袭”了腾讯的小程序代码,好在事后坦诚,并选择公开致歉。
然而,再冷的雨也浇不灭我们交互设计师对创新的热情,创新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要实现了呢?本文从创新误区、创新大环境、记录和思考方面,探讨一下“交互设计,如何从模仿到创新?”的问题。
1.创新误区
(1)盲目的创新是可怕的
大家对创新有一种执着,认为自己创新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这个方向是对的,非常值得鼓励,要想领先别人就必须创新。但前提是,我们的创新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上的,举个例子来说,作为一个医学科研人员,我们要把属于自己医学领域的知识都掌握了,并且对前人的研究了如指掌,才去寻求创新,同时,单位能提供得起创新的费用,即创新试错成本。
《百度陆奇最新内部演讲:人工智能时代,给工程师的5个建议》中提及“有没有其他人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把你的时间放在更好的创新上。”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创新的路要选择正确,例如,别人已经在汽车电池技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至少领先同行20年,我们还要选择这条路创新吗?何不在其他新动力能源上进行创新?
(2)盲目的模仿也是可怕的
大家对模仿也有一定的误解,以为模仿就是“赤裸裸”的抄袭,然而,人类天生就会模仿,婴儿会模仿大人走路、说话、吃饭等行为,人类同样模仿鸟类行为发明了飞机。如果剥离了人类的模仿天性,人类文明至少倒退几万年,模仿是人的“天性”。
正如提问提到的“模仿的多了,就跳进思维上的死胡同了,总认为大概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产品新人会陷入一个死循环,见到竞品就抄,抄的只是表面的东西,界面、元素、功能这些,而不是核心的商业模式,产品模型,最终抄成四不像。
2.创新大环境
坦然来说,国内的大环境是不利于创新的,表现在两个方面:
(1)国内缺乏创新的政策支持
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鼓励创新企业、创新科技、创新行业的发展,甚至大量兴建各种创新科技园,在思想引导上,是鼓励万众创新。但是,缺乏落地政策支持,举例来说,早前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同样涉嫌抄袭,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保护,原创者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创新保护从何谈起。须知道,任何细微的创新,都花费了原创者大量的心血。在这样的创新大环境下,大家都不愿意创新,醉心“模仿”,甚至把欧美所有产品模式都搬了个遍。
(2)缺乏创新的教育机制
这点不必细说,现在的教育制度都是压抑创新的天性,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沉重的学业任务,家庭的教育压力,要么让我们成为考试机器,要么成为“王者农药”的牺牲品。
3.积累
这是很多交互设计师都可以做到的一步,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项目案例的积累,这些都是必须的。创新并不是凭空通过想象而来的,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撑。除了这些,很多交互设计师往往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积累,乐于与手机相伴,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精妙的建筑设计,美轮美奂的服装设计,自然之美等,开阔视野,增长阅历和见识,收集创新灵感。
4.思考
创新最难的一步,即思考,开创前人未有的想法。举个例子,交互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很容易先陷入具体页面设计之中,然后就不自觉地匹配到竞品的某个页面,最终直接“套用”竞品页面设计,这样,创新从何而来?因此,我们想要创新地解决产品中的实际问题,就必须先独立思考,不断反思产品的缺陷,用户的痛点,可行的实现方案,最后才是具体的想法落地——页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