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民”是否为“新民”?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典能否为我所用,或者解释成能为我所用的意思。前面“公羊”、“穀梁”专家们的威力,熊老师带领我们见识了不少。
再者,结合罗胖前天讲的《正义的限度》内容和结论,也很容易理解古时学者们为何作此种种努力。
“……在时间面前,任何观点都会变化。但是,在时间面前,国家需要发展,这一点恐怕不会变。”
2、“八条目”是典型的宗法封建社会里的政治学,涵义无非是告诉天子或诸侯的继承人:你们要以身作则,才能由表及里、由内及外地建设和谐社会。
宗法关系里,统治者的个人品德尤其重要,上梁不正就会下梁歪,所以才要格外强调“正心诚意”。
3、《大学》“八条目”是明显的宗法封建社会里的政治逻辑,朱熹要在新的社会结构里把它解释通顺,并不容易。
因为很多观念已经错位,比如该怎么评价唐太宗,按“私德”还是“从大局着眼”?
4、今天,为何出现“对政治人物不能看私德”的观点?建议筒靴们可参考罗胖上个月讲过的《角色意识》中提到的论点:
……职业原则和道德没有关系。……在现代社会,某种角度上说,人人都应该是“演员”。在合适的情境下,扮演得体的角色,这不是口是心非,这不是道德瑕疵,这就是角色意识,这就是体育精神。
5、朱熹与时俱进,把“大人之学”的概念模糊化了,说古代搞教育,分成“小子之学”和“大人之学”,我们可以理解成今天的小学和大学。
6、虽然朱熹提倡“大学”教育,致力于书院建设,但我们今天的大学模式主要是从西方照搬来的。就在朱熹钻研“大学”的时候,西方的大学正在悄然兴起。但今天看来,那种萌芽时代的大学比起朱熹的“大学”更让人感到陌生,甚至匪夷所思。
今日思考:接下来我想用两天的时间讲讲这些西方大学,这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参照。那么,请你发挥想象,你觉得朱熹时代的西方大学会是由谁兴办的?选项有四个:政府、贵族、富商、学生。
答:公元前柏拉图的academy不能算。
百度答案如下:大学的根源要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博洛尼亚,当时众多被称为注释者的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学者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评注古老的罗马法法典。学者们最初的研究集中在法律上,其中最早有记载的学者有佩波内、依内里奥和格雷茨亚诺。在听取了依内里奥的四位学生的建议之后,皇帝费德里克一世于1158年颁布法令,规定了大学不受任何权力的影响,作为研究场所享有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