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企业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他在50年内就创办了两个世界500强的公司。
作为京瓷的创始人,对于经营之道,他本人表示,自己并无杰出才智,但是忠实了经营的基本原则,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
1如何经营企业?
稻盛和夫在27岁时创建了京瓷公司,在当时,与他一起在之前公司辞职的总共有7个人,除此之外,还新招进其他员工。
为了保障全体员工的生活,而且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把员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但是当时的稻盛和夫非常苦恼,对于只懂技术的他来说,不知所措。
当时他想:“作为经营者,如果我自己缺乏正确的思想和高尚的人生观,就很难吸引大家,带动大家。要想经营企业,要想经营出色,经营者必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人生观以及哲学境界。”
那时他就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京瓷公司的未来,都将由他心中所持有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哲学来决定。基于这样的想法,他决心重视哲学。
2提升心性、磨砺人格
领导者所持有的人生观、哲学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一切。企业的规模、品格超越不了领导人的器量,它与领导人的人格相匹配。
俗话说:“螃蟹只会比照自己壳的大小打洞。”企业的发展超不出企业领导人的器量和人格。
想让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想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纷呈,那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心性,磨砺自己的人格。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3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探究真理”是技术人员惯有的流程,如果想要获取新发现,就要懂得把复杂的东西简化。
其实“复杂简化”这个过程就是究其产生的本源。
在创业初期,稻盛和夫说自己对财务知识一窍不通,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一头雾水。自己对资产和负债的理解和说法,让公司财务总监一脸无奈,不知所云。
针对自己的纠结和困惑,财务也表示很难向外行的稻盛和夫解释清楚,最后“达成共识”:只要追求销售最大化和费用最小化就行了。
那次交谈之后,稻盛和夫一直把这最为简单明快的道理作为经营原则。
4事物越简单,越接近真理
“把复杂的现象简单化”是一种近乎直觉的分析能力。
纵观历史上的发明家和科学家,往往都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比如我们熟悉的爱迪生。
当然,稻盛和夫也非常重视这种能力。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有必要把复杂现象简单化。把事情看得越简单,就越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越接近真理。
例如,看起来很复杂的经营,说到底,只不过是彻底追求“销售最大化和经费最小化”这样一个简单的原则而已。
京瓷的“单位时间核算制度”,其基础就是“把事情简单化”这种思维方式。尽力去把复杂现象简单化,这种思维方式,这一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非常重要。
5一知半解,算不上是真才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有的人却喜欢把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比如开会时,他们会强调“我要讲的内容非常复杂”,让人很头痛。有趣的是,越是有学问的人,似乎越是有这种倾向。如果简单说明,就体现不出自己的高深,为了证明自己学识渊博,故意把话说得错综复杂、晦涩难懂。
这样做有何意义?并没有什么意义,这样的人往往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算不上是真才学。只有把复杂事物解释得浅显易懂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6以“静心明心”的境界去思考
要想培养这种“化繁为简”的能力,就需要做到“禅定”。禅定即静心,倘若心境杂乱,自然无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反之,如坐禅般静心明心,便能以平常心看待事物,从而做到“真髓自见”。佛教称其为“打开心眼”。
其实,以静心明心的境界思考事物,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至少应该坚持每天一次。
企业家如果只靠敏捷的思维和强力的手腕,即便能得一时成就,也是十分脆弱的空中楼阁,难逃“盛极则衰”的命运。因此,企业家需要慎重的态度和“化繁为简”的能力,并且在经营活动中触及问题的核心。
不管在企业、财界还是政界,凡身居领导之位者,皆有“化繁为简”的先天才能。这是成为领导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