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至简,精神至盈”是樊登读书会公众号昨天的文章标题,大致看了下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就简单理一下对这句话的愚见吧,当不得真。
至简的程度如何?至盈的程度又如何?像庄子那样?还是像孔子那样?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会觉得能在终南山下有一草屋,几块木板拼一张床也是至简;有人觉得房车俱全社保齐备是基本保障;大概也有人会觉得别墅管家一应俱全也还是过得简朴。甚至人们对人生的终点——坟墓的奢侈简朴也有着巨大的需求区别,更何况活着了。
至盈呢?活在美丽童话里没醒的人,看不到人间百态,算吗?沉迷于游戏、赌博、毒品而自己觉得无比充实惬意的人,无所谓人间白天,算吗?沉迷于工作,无心睡眠的人,懒得搭理人间百态,人算吗?沉迷于书,已看透人间百态而自得其乐,算吗?
对于那些爱书而心不是太恶的人,看透人间百态后,虽然希望那些沉默于游戏或赌博者及其子孙博学广闻并能自在惬意,但却又无视这些人的无知自大、不知好歹的偏见,不计较而继续保留那残存的善念,并自得其乐,遇恶时能避则避不能就直接面对,应该算是精神至盈。而其它类别的,就不清楚了。
动物中有不少是需要学习的,但他们只学习怎样生存,他们的时间也主要用在生存上,不会用来思考哲学和艺术、文学、历史、科学,而人不过是万千动物之一,一开始应该说还是属于猴子,也就只是普通的动物,最多算是灵长类动物,也没有文化和艺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不好学,只关注生存和繁衍,其实是很正常的事。
但是,人又明显区别于其它动物,这就是造化弄人了。不仅有文化和艺术、科学,而且还会去体谅和关心他人,会有人希望遇到的人都是幸福安康而友好的——说不定这有时也是一种病态,但无论如何,不少人有这种心思。不知道具体比例如何,也不知道未来比例是下降还是上升——善的传染力,远远低于恶的传染力,更在大多数时候敌不过利益或者说权益。
甚至很多人,你明明希望他和他的子孙都幸福安康,其实人家也根本不会在乎你——因为你的希望,给不了它看得到或者愿意相信的实际利益。甚至还有生物觉得你自作多情,或者觉得你自以为比他们更深刻是在藐视和贬低它,没有顾及他的面子和情绪——对普通生物来说,要真正承认人各有所长,且敢于去佩服别人的长处,是很难的,更何况有些长处短期来看的确没利可图,甚至长期也未必有利可图——很多人大概都能承认别人在某项技能上确实比自己强,但要让他们从思想去尊重和佩服别人的长处,那就千难万难了(这在无数名人那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就好比你觉得博学广闻绝对比天天拖地重要,有人却会觉得一天把地拖三遍肯定比看书重要——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对时间用在哪里价值更大,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于价值观的胡扯,有时也好比有些人,他们嘴里要说孝顺,对他老妈几乎是百依百顺,而且也教他孩子孝顺,但是他对他孩子的妈,却未必好——这些人,要说脑回路没问题,打死也不信。
也许,也许一个精神至盈者,应该能够做到在看这些现象时,就如同看路边的石头一样,而没有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