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读了美国女诗人玛丽·奥利弗的诗歌《黑橡树》。在自然面前,一切事物的生与死都是宇宙万物的一场循环,想一想死亡或许也并没什么可怕,因为旧事物的消逝也代表着新事物的生成或传袭。盛夏之季,萬物生長,就像奥利弗所言,死亡是必须的“去提供养料给/那些有力的翅膀”。
美国女诗人奥利弗的诗永远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回到自然之中,变成某种自然之物,成为一朵花,一条鱼,或者一只熊。在这首小诗里,她想融入一棵黑色的橡树,站立在雨中,成为树的某一部分,忘却人所具有的思想和意念,像青苔一样混沌而生机无限。这种渴望不仅仅是渴望,而是日常生活实践的一部分,是生命中的必需。
音乐与语言当然能带来安慰,但显然无法与一棵树带来的安慰相比况。它是沉默的,也是自在的,它活在万物和谐之中,鸟和青苔是它的一部分,天地和雨也是它的一部分,它的生命完备自足。而人,当然不能如此,进入一棵树,短暂的回归与忘我之后,依然是无法放下的碌碌红尘。因此,这首诗是喜悦的,也是惆怅的。
俄罗斯远东区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早两个小时,还不到凌晨两点,已经熹微隐现了。生活在罗巴斯夫斯克的俄罗斯人的生活是慢节奏,虽然街路上车水马,车也飞驰,人也匆匆,但就是能感觉到这里的人们的那种满足感,那种享受当下从容而淡定的生活态度。来哈巴罗夫斯克的中国游客大多是要从这里带一些免税的商品回国的,买的最多的有巧克力、奶制品、肉制品、酒类和香烟……平心而论,除了价格要远远低于国内同类(甚至同一品牌)商品外,最重要的就是商品的品质和质量极为安全可靠。拎着沉重的购物袋,看着同样拎着沉重购物袋的同胞——“关注民族品牌”实在是国人在短时间内无法疗愈的痛。
上午去哈巴罗夫斯克市的英雄广场。英雄广场是专门为哈巴罗夫斯克籍的为前苏联或俄罗斯献身的英烈修建的。早就听说,也在电视上看过,在俄罗斯的很多城市都有这种有名或无名的列士纪念碑或纪念广场,每年的与国家民族相关的的重要节日,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都要在广场或纪念碑前举行活动,缅怀先烈,接受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更有很多新婚的青年要到广场或纪念碑前献花、致敬。我们在英雄广场就亲历了这样一幕——一位俄罗斯将军——玉民说是中将——带着漂亮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步行至烈士纪念碑前,满头金发的小男孩把一束鲜花放在纪念碑下的平台上,然后三人伫立、敬礼。这一幕让我很觉震撼,也很感动,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他们敬仰一切为自己的民族献身牺牲的英雄!我也只有感动和震撼,我也实在说不出太深刻的意思,但我总觉得把民族的英雄雕铸成铜像或石像,安放在高高的台基上,让后来的活着的人们怀着感恩和敬畏之心瞻望,比毫无感恩之心敬畏之意,只是追星捧红、欢娱至死要强出不知多少倍!
列车在夜间奔弛,同行的同学们都已经睡着了,我强撑着精神与困意抗争,今天的流水帐又写到该煞尾的文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