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台湾,将老死于杭州,葬于少林寺。——蔡志忠
甚至他连死亡的方法都已经想清楚:应该是在西溪湿地,一个春天的下午两点半,一耳朵对着地,另个耳朵对着天,就这样死去。
从昨晚知道蔡志忠,到今早基本看过他的专访,他的每一句话,都会让我有想哭的冲动。他所呈现出的透彻、明白、幸福的状态,也是我所追寻的。
99.99%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很多人做着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很多人做着自己不喜欢却擅长的事情,很多人做着自己喜欢却不擅长的事情,只有幸运的0.01%能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而这群人,不光是一句“你真幸运”就能包括的。而他们,不需要追寻名和利,因为他们做什么都能成。
梁冬在《觉者》采访他的时候问道:我快四十岁了,依旧不能确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你在4岁半的时候,就能找到自己未来一辈子想要的?
他回答说:从3岁半就发现周围的小朋友都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农夫的孩子做农夫,2岁半的姐姐知道要背着自己1岁的妹妹,而我,却还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时候开始,我就在思考,我未来想要做什么。直到4岁半,我发现,我喜欢画画,也能画得好,便决定要做一名漫画家。
听到这里,简直不可思议。24岁的我,如今还徘徊在各种选择中,已经有人在那么懵懂的年纪,清晰的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每一步都遵循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并且敢于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而他震撼我的,不止是这一点。
努力没有什么用,要学会思考
以前的老师,总告诉我们:努力学习,就会有成就。其实这就是个善意的谎言。努力只是比不努力,多一点点用。
蔡志忠在《开讲啦》讲了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很多人都是背,但是我是写下来就学会了。例如:把ABCD··Z 写在纵坐标,把ONE写在横坐标,那么就会出现“BONE”(骨头),“CONE”(椎体),“DONE”(完成)···“ZONE”(区域)。虽然不一定能全部覆盖完所有单词,但这种其奇特的思考模式,学习方法,至少是我想不出的。
我总是认为,勤能补拙,越努力越幸运。实际上,当你还处于混沌时期,不明白属于自己的方向时,努力其实是一种副作用。
但矛盾的地方也在于,对于目前的自己,并不是能够通过思考就能清晰地找到未来的方向,还处于一种试错的过程。只能说,尽可能减少试错的时间成本,多动用思考的力量。
有自己的大块孤独时间
蔡志忠是没有手机,没有手表的。不愿意被别人打扰,也不愿意被人找到,不让自己的时间被切断,甚至去了日本四年,只是为了避开老婆孩子,寻找下一个自己的人生起点。
他说:“如果把时间代表 一 的价值,你把它切成两段,剩下不到0.6;把它切成四段,每段只有¼;把它碎尸万段,就等于0。只有你有一大段的时间去做,做出来的成就会越大。”
那时,36岁的他,有880万台币,3套好房子。于是就决定,不再切割自己的一分钟时间去换钱,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明白什么是最重要
当时的台湾,至少有3000多个漫画家,但真正能养活自己,支撑自己买车买房的人,不到千分之一,而蔡志忠能够成为漫画家的翘楚,在我看来,因为他很清晰的知道:在漫画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内容。
所以他会花99.99%的时间在寻找好的内容,花0.01%的功夫在画上。在创作漫画《庄子说》的过程中,他知道在几万字的文字中,故事是最重要的。而自己能看懂的故事、能打动自己的故事,才能通过漫画,让更多的人喜欢。
所以,当他拿出《诸子百家》的几页草稿版给到日本的出版社时,社长便要和他签约。原因也在于,蔡志忠了解到在日本,做日本类型的漫画赢不了日本人,而诸子百家在日本书店的销量很高,但日本人并不能很好的了解他们的故事,所以选择用漫画形式诠释诸子百家,便是好途径。
幸福的状态
其实很难想象出,他可以每天工作16小时,甚至40天不出门,只是待在家里画漫画。在物质上,基本没有多余的需求,每天只需要吃一馒头,一盘花生米就是三天的口粮。
他的状态,让我感觉到两个字——幸福。
年仅3岁半的他,通过一年的思考,找到未来的定位。如今做到了70岁,仍在画漫画,完成他想画的那些著作,他就可以安心的死去;
一心一意,投入最大块的时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对他来说,自己从来都不是工作;
想干什么,就能让自己真的干出什么。不论是画漫画,还是学魔术,还是花十年零四个月学习物理,他都能成。
他眼里的“成功”,是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影响了多少人,影响了多长时间。
于自己而言,在现在的状态,看到一个人这样的惬意且诗意地生活着,原本焦灼、紧张的内心突然充满了希望。
谢谢。
古月
親筆
(文章图片均为蔡老师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