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段时间特别疯狂“斜杠青年”这个词,因为不管参加什么样的活动讲座都会听到他们不止一重身份,可以在很多领域里面发光发亮,而我也是一个喜欢受到关注的红色人(性格色彩),所以心里特别羡慕。比如:
彭小六:简书签约作者、自媒体达人、产品经理、程序员
淳爷:新东方老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空服培训师
春哥:品牌经理、拆书家
秋叶大叔:大学教授、社群运营专家、PPT达人、阅读专家、自媒体红人
萧秋水:知识管理达人、自媒体达人
猫叔:英语、法律、演讲达人、自媒体达人、段子手
于是乎,我也受到了触动,也想成为一个牛逼的斜杠青年,因为拥有多重身份的人看起来真的很牛逼诶,于是我开始踏入PPT、PS、Axure、思维导图、人生规划、演讲、拆书、写作、拍照领域,没人教我就自己去网上找教程买书,身边有这样的人就和他们交流,有活动就去现场感受,尽管每个领域只能花一点时间,但是感觉特别充实(PS:现在觉得那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寻求心理安慰),终于拥有了每个领域聊天的资本,我以为这就和那些大牛就很接近了,毕竟已经可以开始无障碍交流了,开始有点飘飘然,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在每一个领域我都比别人差。
这就是知道和做到的区别。
成就感顷刻之间就崩塌了,让我突然对“斜杠青年”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他们真的有那么优秀吗,也许是我看到的是假象。因为一个人对一种东西强烈渴望的时候往往会忽略掉很多东西,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执着。
经过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感到力不从心……
偶然间,我看到秋叶大叔的一篇文章“斜杠青年是如何养成的”才幡然醒悟:那些真正的牛逼的专业的斜杠青年都是先专注研究一个领域,然后以这个专业领域为跳板,延伸到另一个相近的领域,而我还在傻傻的像猴子一样捡了西瓜掉了芝麻。
秋叶大叔因为PPT获得了大批的粉丝,所以他不得不开始研究社群运营,课程邀约太多所以他不得不开始研究网课开发,这都是积累到一定程度上自然触发事件,而不是并发。
你有很多爱好,你会很开心,但你有一个专长,你会很自豪。
我在软实力上课时认识了一个姐姐,她大一时借了上万块去学习跳舞,当时周围的人完全不理解她,还打击她:你这么土,跳舞不适合你,普通话都说不好还好意思出去。但是内心强大的她毅然决然将这个爱好学到极致,没有舞蹈室就去蹭舞蹈室,没有人陪就自己一个人苦练几小时。第二年开始自己筹办舞蹈班,月入过万,以此为基点她不得不练出了领导力、演讲、沟通表达。于是这个姐姐的身影出现在全校的晚会上。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也迅速走红,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当然是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不纯粹是时间的堆积。
于是我现在放弃曾经那些执念,从最简单的写作开始做起,今天的自己是三年前的你决定的,你现在的决定影响了三年后的你。因为三年的自己在各种偷懒,不奢望今天的自己有多优秀,只希望三年后的自己能有一技之长。
愿你也能在时间的推动下成为一个“实力斜杠”。
福利:送给不善于收纳的人。
我是一个有选择恐惧症拒绝恐惧症的人,所以宁愿什么都死死抓在手里负累也不愿意放手,就算是一个快递盒我也觉得是有用处的,因为从小受到外公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所以总会从我那里发现一些几百年也不会用到的东西,自从看了《断舍离》后,这种执念才开始慢慢减轻,爱上了扔扔扔的感觉,生活确实轻松了不少。当然啦,有些收纳达人对这本书是木有感觉的,比如my roommate,有这方面烦恼的人可以去看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