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沈从文,便想到《边城》,想到翠翠,想到他与张兆和的情感纠葛。研究了汪曾祺的安徽作家苏北又转头写了汪的老师沈从文。
在《沈从文故居》里,作者探访沈的故居久探而不得,一路问询无人知晓,几经周折之后才凭着自己直觉找到,这表明随着时光的流转,人们对于这位大师已如何相隔。但好的是,福山路3号沈从文故居内,此时园中草木依然清秀繁盛,玉米南瓜结得可人,人间的烟火气尚在,大师的气息氤氲不去。有看护人相陪作伴,沈先生不至于太寂寞。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气质独特的作家,出身行伍,小学毕业能当大学教授,乡下人出身能娶名门闺秀,大笔一挥,其灵秀自然的语言美学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学审美。他的笔下,严苛的现实、秀美的风光与人性之美浑然一体,将自然、人性与社会和谐之美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中,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神奇丰满的湘西世界,那些真挚善良而又有些泼辣的女性形象格外光彩夺目。而他那句"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酥软了多少有情人的心!他与张兆和的爱之旅,有过甜蜜更有酸涩,仿佛一杯苦酒,苦涩之外回口留香,剪不乱理还断,令人唏嘘感慨!
《沈从文故居》一文不长,在2000多字的天地内,谋篇布局颇具巧意,没有去直抒对大师的滔滔崇仰之情,代之以环境氛围的点染,将其深藏的气韵点化出来一一以此为我们描绘了沈从文的形象:那是位热爱自然之美,拥有极高美学品味的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