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大学〉学习笔记79》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今天是戊戌年癸亥月癸卯日,九月三十,2018年11月7日星期三。今日立冬。
上一节开始讲齐家治国的原理。如果不能修身就不能齐家,如果能够齐家就能够治国,因为两者在内在价值与原理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方面完全相通。
齐家三件宝是孝、弟、慈,即,孝敬父母、长幼有序、慈爱卑幼,而治国三大件则是善继人志、秩序井然、服务发展。一方面,齐家是治国之根本,也是治国之基石,另一方面,只要能齐家,他就能治国。
这一节进一步讲解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没有治国经验的情况下,只是凭着齐家的成果,就说他能够做到治国呢?
因为这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只要有,就不难。
《康诰》是《周书》的一篇,赤子是初生的婴儿。周武王写信给康叔说:作为人君,保爱那百姓,应当如慈母保爱那初生的婴儿一般。
曾子引用这句话并且解释说:初生的婴儿是不会说话的,要想保爱他,怎样才能知道他的意思呢?按说,这是难以完成的任务,为什么就能做到呢?这一切只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心是诚恳的,用她这份诚恳的心去忖度孩子的意思,虽然不能一一都符合他的心意,但也相差不远了。
然而,这样一份保爱赤子的心,人人自又不学自会。自古以来没有见过先学会养育孩子而后再出嫁的女人。可见,这是人性自有,不待勉强。
曾子解释《康诰》的目的何在呢?立教之本,不假强为!也就是说,只要认识了原理,掌握了要素和方法,从齐家这个基点推而扩充出去,就能实现治国的目标。对此,只问你的发心诚不诚恳,不需要问能不能的问题,因为这个能力是人类自带的天赋。
"不出家门就能成教于国",这个不等式居然成立的道理正在于此。
明天继续下一节。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大学>》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