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罗振宇老师的语音里提到了一个词,“关键”。如果说一个人的学历背景是一个人的硬件,那么一个人的软件,就是他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如果这种软件不好,那么这个人很不可能被领导看中,那么机会也无从谈起。更要命的是,人们会通过形象外貌的来判断这个人是否与外界有着良好的关系。于是我突然深刻意识到自己十几年来的一个重大弊端,那就是自己与世界的界面关系灰暗而简单。
所以,为什么同样是初来乍到,大家竞选学生会干部的时候,我永远不在考虑之列,为什么不会被分配到重要的任务?以及为什么不得不先考虑实施边缘战略来发展自己。简而言之,就是因为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简单而灰暗。
虽然很早,我就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这些问题,然而时间做带来的积累性的痛苦让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虽然很多事情过了一定的年龄就很难改变,但并不代表不能改变。在语音随后的文章中。文章作者雾满拦江老师指出,所有的困惑只不过是因为一种局限性的思维,而真正你所需要的,只是让明天的自己比自己现在的自己更好。这是时间的智慧,也是你生命的自然构造。因为,在一个更长的时间段上局部的不可能,会转化为巨大的可能。这是这句貌似鸡汤的智慧,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勇气。
在文章后面的罗胖曰里面,罗老师给了三个问题作自我反省之用,一、你对新东西的好奇心是否减退?二,有没有在练一门手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你的手艺如何给你带来优势?三,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一些负面情绪,并且你都用什么方法克服呢!
对于这三个问题,我觉得我自己有虽然不完美,但是很真实的答案。首先我对新事物自然是有好奇心的,但却不强烈,那是因为我在一个局部看问题,所以不能,出生一个在时空大尺度下才能看到的新生事物的作用。其实从2015年年底开始,我一直在进行公众号的写作,这应该算是一门手艺。不过可能还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我不确定这个只有两位数的公众号能给我带来什么优势。而对负面情绪的意识,可能我会比一般人还要敏感,只是对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能克制和转化,然而就算意识到别人的负面情绪,目前我也没有办法很好的转化。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三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很好地回答,是因为我的认知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我决定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堂堂正正的打一场认知战。我决定,继续学习,得到一订阅专栏。并且听,王老师每天的语音和文章,日拱一卒,期待每天进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