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全老师的《硬科技创业时代》课程让我听了大呼过瘾。
其下三个观点非常新颖,且有逻辑严密的论证。让我们体会到批判性思维力量的同时,也让我们这些中年油腻男看到了机会。
1,《创新者的窘境》说得都是错的。这本书唯一说对的事情是:企业变大了之后的确很难创新了。但是企业真变大的时候,不该做创新的事情了,该做大企业该做的事情。什么是大企业该做的事情?将科技创新转化为产品,实现批量化生产。
美国生物制药企业产品研发成功后,几乎全部都把自己的产品甚至自己的公司卖给大公司。目前全球科技百强,特别是生物制药研发性企业,都是小公司。全球新趋势是:创新来自小企业,市场控制力来自大企业。大企业帮创新者打开市场。实现量产,打开市场,也只有大公司有这个实力,去做这个事情(因为他财大气粗,输得起,也玩得起)。目前大公司把研发都外部化了。各大公司都关掉了研究院,成立战略投资部,用投资的方式投资研发。典型的例子:美国杜邦公司把全球的研究院都关了。
这里面不 得不说一个问题:大企业创新效率太低。以前是大企业研发投入高,小企业投入少。所以不觉得大企业研发效率低。现在小于500人的公司研发投入已经占全球研发的60%以上。对比发现小企业的研发效率高很多。回归到了创新的底层逻辑。A个人创业者,特别希望用科技来成就事业,实现人生快速飞越。B研发这种行为是低概率的事情,很个人,需要偏执的人,认准方向不顾一切。这种精神力量的才是任何科技创新创业的真正驱动力。所以小企业创新效率比大企业高。小企业主创新创业是他的(他们的)梦想,大企业创新创业是一份工作而已。
2,《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这本书过于片面。研发人员,才需要偏执的特质。而商业是需要协作。全球高度分工的今天,要让产品实现量产必须是靠协作。同时年轻人更有创新精神(所以互联网公司大部分是年轻人),而中年人协作方面的能力和资源都会更好(这是中年油腻男的机会)。
3,中国不该学工业4.0,该把现有的科技制造优势继续发挥好。在小企业创新成为主流的新趋势下,原来的微笑曲线理论失效了。中国将迎来大规模对接小型创新企业的机会。放眼全球,这个机会只有中国有这个能力。所以,今天是最伟大的时代。相当于美国的60.70年代,原有的生意模式越来越难做了。但是新的机会大量涌现,只是看你有没有发现机会的眼光?
朋友,你眼睛擦亮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