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的研究发现,在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时候,大脑需要对信息进行不断地加工处理,如同经过层层过滤网。这个过程,包括以下三种:删减、扭曲、归纳(一般化)。
NLP的研究发现,在我们与外界沟通的时候,大脑需要对信息进行不断地加工处理,如同经过层层过滤网。这个过程,包括以下三种:删减、扭曲、归纳(一般化)。
一、删减
研究显示,我们每时每刻所面对的信息大约是200万bps,而我们的大脑意识部分,是根本无法在一秒钟之内将这些信息完全处理的。因此,大脑的第一道沟通程序是将其中的绝大部分删减,最后仅仅留下5~9组,大约共计134bps的信息,这样大脑便可以继续处理了。
请完成以下的练习。
你正在看着这段文字,同时你注意到其他在你视线范围里的东西。你看到了哪些东西?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会发现实际在视线范围里面有很多东西你其实是视若不见的。
现在,我想再让你仔细听一下,周围有哪些声音?或许你会听到电脑的声音,路上行驶的汽车的声音,其他人的声音,等等,其实这些声音一直是存在的,但是你一直处于听而不闻的状态。
再感觉一下你此时身体的诸多感觉,我现在想让你体会一下从头到脚的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你会觉察到更多的本体感觉,其实这些感觉也是一直客观存在着的。
我们就是这样,每分每秒都在删减着许许多多的信息。这些删减的工作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因此很难被察觉。
二、扭曲
我们的大脑沟通的第二道程序是扭曲。扭曲让我们具有想象的空间,例如“杯弓蛇影”“睹物思人”就属于扭曲的范畴。扭曲能力可以让我们享受到更多的快乐,如果我们留意艺术作品,这里面有许多的形象就是扭曲的结果。
通过大脑的扭曲,将会产生对同样事物的完全相反的认知。因此而让人们处于各种情绪状态之中。
扭曲是制造人际矛盾的关键因素。例如,先生原本平日里下班之后6:00左右便会到家。而今天却比往常晚了一个小时还没回来,而且没打来电话。太太打电话过去对方也一直没有接听。设想一下,此时的太太的状态会怎样,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呢?她或许变得坐立不安,脑海中开始像播放电影一样,播放着种种她不愿看到的画面;或许会一直等到先生回来,不问青红皂白的一顿埋怨与数落。直到对方从背后拿出太太最喜欢的一件礼物,这时太太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是结婚10周年。而先生为了买到这份礼物,跑遍了城市几乎所有的商场、超市。
再比如我们看到一个衣着华丽时尚的女性从一家大酒店出来,然后驾驶着宝马飞驰而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或许会认为她是某公司的金领,或许会认为她的车一定不是什么正经的来路,又或者你认为一定是她的家族显赫,等等。而我们要清楚的是,这些都仅仅是一种推测,一种假设而已。然而事实情况却不一定如此。
扭曲会让我们产生种种假设。而人们又往往因为这些假设而引发各种情绪,进而因为沉溺于情绪而不能理性地思考分析,因此往往阻碍我们进一步看清事实真相。
三、归纳
归纳在NLP的学问里面有时也被称为一般化。
人类有学习的能力,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经验和能力会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这种能力实际就是归纳。
我们因为有归纳的能力,因此可以学习得更快,学到更多。例如,我们在见到某个熟人的时候,你是如何知道他是你的朋友的呢?必定是因为这个人的音容笑貌等特征符合你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在那里呢?就在我们的大脑中。
当我们在与他认识与接触过程中,大脑会将这个人的有关数据资料归纳,然后储存在脑中。在下次遇到这个人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提取相关的资料,经过对比分析,然后确定对方的身份。这个过程大脑在刹那间就会完成。
清晨醒来,你很自然地穿上衣服,脚踏到地板上,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开始洗漱。这些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但是,为何你能很自然地做这些呢?我想你肯底不会在醒来的时候,看一眼地板,问自己“这是什么?”那岂不是非常麻烦的事情。之所以我们每天都能很自然地做一些事情,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大脑一直在不断地摄取、归纳和储存身边的有关人和事物的信息资料,形成了种种经验以便我们随时提取。这些都是属于大脑的归纳能力的范畴。
当听到对方说到以下字眼,比如“一般情况”“总之”“没有一个”“所有”“从来”“我无法”等诸如此类的字眼时,这个人便在进行归纳的工作了。
大脑的归纳功能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的处理信息,但是,也有可能让我们画地自限,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因而限制了自我潜力的发挥。
这三项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人与生俱来的大脑的弱点。因为这些过滤网的存在,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残缺和片面的。所以,当我们看东西或听人说话时,其实并没有真正客观的在看在听,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通过了我们大脑的删减、扭曲和归纳而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