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厚、薄苔
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为薄苔,否则为厚苔。舌苔薄,病情一般较轻;舌苔厚,表明病情较为严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苔由薄变厚,表明病邪入里,病情由轻变重;若舌苔由厚变薄,表明病邪外透,病情好转。
(2) 润、燥苔
舌苔润滑多津液,为津液未损伤,称为润苔。舌苔干燥缺少津液,称为燥苔。舌苔干燥而色黄者,为胃热炽盛,损伤津液。舌苔干燥而色黑,为热极阴伤。若舌苔干燥色黑而且有刺,则属热极津液枯竭
(3) 腐、腻苔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中厚边薄,刮之易去者,称为腻苔。苔质颗粉较大,疏松而厚,形状似豆腐渣堆积于舌面,刮之易去者,称为腐苔。腻苔常见于湿浊、痰饮、食积、湿温等。腐苔为食积肠胃、痰浊内蕴及溃疡之症。舌苔白腻,多为湿痰,或胃阳虚。舌苔黄腻,多为痰热,食滞化热。舌苔厚腐,多为饮食停积胃肠。舌苔布满白衣,称为口糜,表明胃气衰败。
(4)剥落苔
舌上原本有苔,若局部或全部消失者,称为剥落苔。如果苔全部脱落,表明胃阴枯竭,大伤胃气。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表明胃的气阴两伤。如果舌苔剥落处不光滑,有类似新生颗粒,称为类剥苔,表明病人血气不连续。若舌苔大部分脱落,仅留下一小块,称之为鸡心舌,则为胃气阴亏损之症。另外,舌苔从有到无,为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如果舌苔从无而逐渐变薄白苔,表明病情好转。
(5)有根、无根苔
舌苔紧贴舌面,刮之不去,称为有根苔。若舌苔好似涂在舌面上,刮之易落,称之无根苔。有根苔表明病人有胃气,常见于实症、热症;无根苔表明胃气已衰,见于虚症、寒症。如果有根兼薄苔,属于正常苔,表明正气未伤;若无根苔薄或厚,刮之即去,不再生成新苔,表明正气衰败。
(6) 全、偏苔
舌苔布满整个舌,称全苔。舌苔仅布于舌的某一部分,称偏苔。全苔代表湿痰阻中之症。如果仅是舌尖部分有苔,是病邪入里却未深入,但胃气却受伤。若舌尖部分无苔,而其余地方有苔,代表肠胃有积滞或有痰饮。舌苔偏于左侧或右侧,表明病邪半表半里,亦可有肝胆湿热;舌中央无苔、舌边缘厚苔而中央薄苔,为阴虚、胃气损伤或血虚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