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是参加工作以来,遭遇最shame的谈话。也许从来没有人在职场上,真正与我坦诚地指出过我的问题所在。今年工作的第7个年头,职位还混迹在一个小团队hr主管的位置。
一大早,上级找我讨论前一天布置的部门主管考核问题。
经理问我,“怎么考核?有想法了吗?”
其实我对此根本没认真思考,原因是我比较抗拒做绩效考核工作,怎么定kpi总是觉得无从下手,比如考核指标的高低与设置考核项的合理性直接关乎员工与公司利益。好吧,我需要承认不擅长的工作,我选择了做鸵鸟。
走进会议室,经理坐下来便开门见山,让我先谈谈关于考核的想法。
我基本是胡乱地大概说了第一反应出的思路,“这个部门刚刚并入,主管考核建议还是以他所监管的业务盈收情况为考核重点。”说完,我便觉得自己说的一句废话。
经理盯着我,示意我继续说下去,“没错,是应该以业务部门单位进行考核,往下呢?“
我硬着头皮,弱弱地答道:“具体指标还需要商量一下,还没考虑好。“
这时,经理从一脸倦意变成严肃的表情,说道:“你来公司也时间不短了。但是你是不是对人力资源工作感兴趣?你有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你看,你是学历背景不错,英语又不差,可能是接手人力资源工作就开始做了,但你有考虑过为什么要做人力资源工作吗?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问住了,摇了摇头。
经理又接着说起来,“我希望你的工作主动性提高一些,把许多工作的问题考虑在前面。在公司也两年多了,职位没有变化,每天局限在数据里能有什么成长?这些问题你考虑过吗?如果组织发生变化,而你还是原地踏步,那么是绝对不行的。”
“人力资源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它应该承担对整个团队成员的监管职责,要了解监控每个人的特征与状态,甚至还包括我的状态。这个岗位上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做出些改变,关注整体组织,能把有效的措施从分公司推广到整个团队。”
我几乎被戳中了内心一再而忽视的软肋,带着个人情绪回答:“是的,可能在岗位工作时间久了,经历一次又一次自我激励,但现在可能是真的对岗位工作没有兴趣了。”我几乎回避了所有工作中欠缺的问题,而感性地拿提不起兴趣搪塞。
经理又接着问道:“你是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了,还是对公司业务不敢兴趣了?”
我情绪管理能力极差,竟然近乎情绪爆发的边缘,然后没脑子地说道,“应该都不感兴趣了。您知道我目前处在这个年龄阶段,要不是准备生育,我肯定就离职了。”我再次拿出这个可笑的理由为自己做挡箭牌。
经理表现出无奈地微笑,“是。你现在处在这个阶段不容易找工作,但你考虑过以后怎么样吗?你才30多岁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啊!”
我低着头开始尝试控制情绪,“您知道17年我也……”
话还没说完,经理打断了我,“今天就不要说情绪上的感慨了,咱们抽时间再聊吧。希望今天的谈话没有让你感觉不舒服。下午下班前我们再讨论考核方案。”
会议室剩下我一人,陷入一种前所未有的茫然,几乎是工作以来感觉最沉重的一次。之前,我也有遇到过工作上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个目标没有完成号,调整工作方式或者方法的问题。从来没有从职业规划和个人成长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位置与未来的发展。
这一次,我感觉到一种职业危机感,是工作第7个年头的第一个警钟。
在困惑面前,第一个想到的办法就是逃避。要不就离职吧,反正再也找不到新鲜感。与其这样一天天把自己变成自己讨厌的混日子的人,还不如就此了断,给自己新的开始。这个想法非常直接,试问这世上还有比逃避问题更简单的方法吗?但是再一想,如果就此离职,是否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找到了出路呢?如果选择直接离职,那么请问接下来我要怎么做?重新找工作,那么是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呢?如果继续人力资源工作的话,新的工作环境和圈子是否会重新激发我的热情?当下的年龄和生育状态(未育)是否在新的求职中有优势?逃避当下的困境,必然会引出下一个不确定与新的问题。那么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到底是什么?
现在我来试着分析职场困境如下:
1、 职业现状
工作经验6年+。当前公司任职2年+,从事hr及业务支持相关工作,有加薪、无升职。所处创业团队,经历业务调整、团队调整与搭建、因团队较小(10+),负责人力资源全盘工作,但相对均是基础类工作,比如招聘,以销售等基础岗位招聘为主;绩效考核,kpi指标和考核模式基本定型;培训,基本涉及入职培训;其他执行的工作。由于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团队文化认同、内部沟通和信任度都比较高。但各板块工作都还不完善,都还有改进与提升的空间,包括我个人的专业度问题。同岗位工作时间较长,会产生一种工作惯性。但是按部就班是非常危险的,会让人忽略变化,即使团队已经发生变化;会变得不再主动地思考改变,甚至自己都还自我感觉良好,或许根本意识不到问题所在。
2、 职业困境:hr工作并非我的兴趣,所以没有办法做到更好。
这个想法的思维逻辑就是如果对工作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与热情去做,进而也就不可能做好这件事。但倒推的逻辑却是做好一份工作,取决于工作动力与热情,而工作的动力可能不一定来自兴趣,而是完成一件事的动机,它可能源于挑战的渴望、探寻新鲜领域的好奇心、责任心,然后真正付诸行动后发现的兴趣点和最终目标达成后的成就感。这才是完成工作并且能持续保持工作热情和意愿的关键。而起初判定工作意愿单凭兴趣取向判定,就显得不具说服力了,因为很多事情只有尝试之后才会真正了解与发现所谓的兴趣。
思考过后的结论:兴趣≠工作,未见得一定要把兴趣做成工作。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挑战所带来的成就感,以及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的乐趣,还有提供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才是工作的动力核心。而我目前工作动力不足的核心在于工作目标不清晰,对某些已定型的工作内容缺乏思考与创新,以及对于某些工作内容存在抗拒与排斥心理。
3、思维困境:生育成为我职业选择与发展的障碍?
我常会把到了育龄年龄,作为职责选择时自我设定的障碍。且不说现实求职中,是否会真的成为求职的障碍。首先我在内心就已经给自己有了这个设定,那就是我不可以轻易换工作,不应该考虑尝试新的挑战或者可能,只要保持现在的安稳就可以了,要把生育放在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有了这个限定,就会出现我在工作上表现的不积极与不主动,以及给自己放弃尝试改变从内心设置难以逾越的坎儿。但实际上,这个障碍就是一个假设,我根本就没有怀孕,也没有因此影响到职业发展,考虑的全是可能发生但实际未见的会发生的问题。而身边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其实女性在职场经历怀孕生子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例子,并且她们大多甚至不会在孕期影响工作进展,甚至在重回岗位后一样重新焕发活力。做越多的不必要假设,反而是给自己找借口和挡箭牌。
所以分析下来,我突然发现这只不过是建立在一种假设下的不作为。而突破这个困境的方法就是:
1、重新分析和理解目前的hr工作,找到新的激发点。除了执行性工作,从更高的角度去看这个工作在组织里更大的价值工作在哪里?然后在此基础上去考虑工作的改变与提升。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工作里继续总结记录。
2、在迎接和未来到来时,生育问题也只是我身体的状态改变,并不会阻碍我想成为什么人,能否做好一份工作或者变成职业规划中的负担。
最后,感谢来自2018年的第一次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