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就像鬼,听过的人多,见过的人少。
在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对爱情这种东西存疑,因为我发现我根本没有办法爱一个人很久。
总有长辈或者年长一些的朋友在跟我探讨爱情无果之后,都一副我佛慈悲的模样怜悯地对我说:你只是还没遇到那个对的人。
彼时我自己也是将信将疑,也许他们确实比我有经验,或者比我更幸运,早早地遇到了那个对的人。
现在明白,根本没有所谓对的人,能走入婚姻的,只不过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而已。
爱情是荷尔蒙给予的一时兴起,彼此那种“看你抠鼻屎都觉得好看”的天然的吸引不会存在太久。
当我顺从自己的意念对爱情祛魅以后,恋爱如同读书写字一样对我而言只是一场场精神旅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除了人品是底层逻辑,其他不过是不同的建筑风格。
而另一个我们需要及早认识到的要点是,你必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拥有独立的健康、财富、精神、思想,你才能对爱情祛魅。
爱情不是一场拼图游戏,把你人生中缺失的那一块补上,而是,我本来就很好,所以我能遇到好的爱情。唯有如此,当你遇到人品低劣之徒,无需把习惯和依赖误认为是爱情,立刻抽身;当你遇到完美的另一半,也绝不需要慨叹自己何其有幸,自此患得患失。
对我而言,能不能遇到“对的人”,在于自己有没有成为“对的人”。我始终努力自省:我是否足够善良,我是否足够平静,我是否足够充沛,我是否对当下已然满意。
如果答案都是“是”,那我丝毫不担心我遇不到爱情,每一段爱情我都有能力令其美丽。
当然,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必须清楚,爱情是精神需求,婚姻是社会需求,婚姻不是爱情的保险箱,更不是爱情的坟墓,他俩唯一的关系大概就是很多人以爱之名走入婚姻,爱情有时是婚姻的导火索。
当在爱情里不再把婚姻当成目的地,不再把白头偕老当成美好爱情的唯一标准,你就可以只和对方的优点相处,他的非人品方面的缺点均可做到视而不见,因为只要你自己不过度依赖,这些缺点基本影响不到你。当然,品格方面除外,防止哪天自己被卖了还帮人数钱。
至此,所有的爱情就都美好,因为一旦不美好,就可以立刻划上句号。
记得我发了在挪威和John的视频后,女朋友问我,你们怎么解决恋爱中的经济问题?我的原则很简单,只要不抱着占便宜的心态,同时自己不要在恋爱中吃太大经济的亏(帮人还债,借钱给对方等),就没问题。
基本如果选择一个人品本身没问题的人,就不会出现什么经济问题。当John订了挪威的所有酒店在旅行中担负更多时,我就会尽量负责买单日常花销,并想着给他准备一些礼物。
吃饭看电影叫外卖这些事情,两个人都从不计算,我们不会因为对方这次没有买单下次就必须他买,也不会因为这次对方买了,下次就刻意抢着买。两个人都经济独立,并不精于算计。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遇到John是我人生之幸,因为任何成熟的理论基础都需要一点点运气,但我仍有很强的配得感,因为我够好,所以这份运气降临。
他既不吝啬于语言上对我无穷无尽的赞美,更不吝啬在每一个细节上照顾我的感受。
当我说我收藏不同版本的《1984》,他可以利用他仅有的国外旅行时间跑遍书店,在加拿大和奥地利给我买到8个不同版本;
当我说我想在旅行的最后一天去奥斯陆转转,他可以立刻放弃无法退款的酒店,重新预定一间奥斯陆市中心近两千的酒店,只为了能让我在奥斯陆多待几个小时;
当他知道我喜欢拍美美的照片,哪怕只是去个石刻艺术馆,他也要带两个相机四个镜头,并在其中最重要的长焦摔坏后反复跟我道歉,用蹩脚的中文说宝宝对不起,请不要你生我的气。
当他决定去挪威之后再去别的国家继续旅行时,他会问我哪些国家我想去,他都不做选择,留着下次和我一起去,最后他去了我不太感兴趣的奥地利,看他最喜欢的莫扎特的出生地。
当我想要尽快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时,他会每天给我布置英文家庭作业并细心给我纠正。
我爱读历史,他爱读哲学,当我们交集于马可·奥勒留时,我们喝着酒谈论到凌晨两点,那时,雨在淅淅沥沥下着,轻敲我窗。
我曾为了与Chris在菲律宾相会而结识他,他教会我英文目送我到Chris身边,当Chris继续他环游世界的旅行后,他留在我身边,继续爱我。
他说他曾经有很多年以为自己不会爱上任何人了,但我改变了他的想法,更改变了他的生活。他说原来我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但是遇到你之后,更好了。
看,他仍是那个独立的灵魂,是那个多伦多大学毕业的天之骄子,是在加拿大时工作比大多数人都好但却热爱生活,因为喜欢中国就只身跑来中国生活了7年的“少年”。
年轻时我想,亲吻一千只青蛙总能遇到王子。但现在,我已然不再需要王子,你可以是森林中的猎人,山野间的农夫,是骑士,是国王,是摆渡者,你都将带我见识不同的世界。
但此刻,和过去的每时每刻,我都已拥有最好。未来,我更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