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扔掉手机,不可能的事啊!
看到题目,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
大人如果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一个孩子而言,扔掉手机对他们来说将是多么残暴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强加到孩子身上,这底层最深的逻辑就是“我这都是为你好!”
俗话都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很少要求陌生人,也几乎不可能去要求你的同事朋友,甚至长辈,唯独会要求自己的孩子。这底层的逻辑是“我爱你。”
这些逻辑压根都是不靠谱的事。
如果真的是为孩子好,那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手机;如果是爱孩子,那就更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
家长群里,有关手机的话题几乎时时都能成为热点话题。
细想一下如果家长不用手机,哪会有这么多机会集思广益的机会去对付孩子?
如果真的不想让孩子玩手机,那我们一定要知道手机为什么会诱惑孩子。
那手机里到底有什么?我们为什么离不开手机?
前几天看电影《手机狂响》,几个好友,在一个好不容易组起来的饭局里,各自拿着手机,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其中一人提议,玩一个游戏,在聚会的这段时间,所有的手机都开免提,所有的信息大家一起分享。
结果,其中两口子已经离婚,却为了面子还是违心地过着表面夫妻的日子;忙碌的丈夫约上了漂亮主播,嫌弃自己家里养孩子的母亲;年轻漂亮的妈妈无聊至极在线上和陌生人玩开了虚拟游戏;人美多金的女白领被变态领导强奸却无法摆脱;看似完美情人的老公却让自己的闺蜜怀了孕。
一句话,手机里,藏了每个人的秘密。之所以寸步不离手机,大都是因为手机里有现实中获得不了的情感寄托,在手机上可以活成自己想象的样子。
如果是这样,扔掉手机还不是要了自己的命啊。大人尚且如此,对于没有抵御力的孩子,戒掉手机或许要难上百倍。
那么我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然有办法。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当孩子在0-3岁,别把你该陪伴的时间都交给了手机。
很多家长心情不好或者想做事情的时候,给孩子面前扔一个手机,或是IPAD,或者是能发声的电子设备。殊不知这一种“陪伴”方式,就是助长孩子手机成瘾最直接的方式。
手机陪伴了他的童年,手机和他的关系都比父母还亲密,那他长大了怎么可能扔到手机听你的训?
所以在0-3岁,别让孩子接触这些所谓的带电的智能的东西,父母就是最好的智能玩具,陪好了这三年,以后的生活一马平川。
当孩子在4-6岁的时候,正是他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他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这个阶段体现得淋淋尽致。
你让他在手机中得到答案,就相当于阻碍了他寻求知识最合理的方式。
所以这个阶段,读书看报,户外活动,学习技能,培养兴趣,都是可选的方式。
当孩子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美好,和小朋友玩耍的开心,有了成就的兴奋,他哪有时间在手机上浪费?
6岁之前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上学时候的日子苦不堪言。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抱怨,其实都是在这个时候集中开始体现的。但殊不知,孩子之所以被抱怨,都是父母一味 惯出来的。这个锅,孩子不背,家长必须自己有意识。
那如果让上学的孩子扔掉手机,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就像拔毒治疗的过程一样,必须先痛一阵子。
前几天家长聚会时,一个妈妈说:“孩子这几次都考的不好,说要砸掉手机。”
可见孩子对这种手机瘾也是痛恨不已。显然砸掉不是最好的方式。
不如留着吧,父母和孩子一起,把手机收起来。所有的错,都不是手机的错,是因为我们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颜色。
两种方式,简单直接,我都亲身体会过。
第一种,全天候的去玩手机,直接玩到吐血,就再也不想看手机了。尤其是手机游戏上瘾的同学。
这是我曾经给一个家长出过的主意。一天24小时,抛开吃饭和睡觉时间,就一直玩手机。可能导致两个结果:游戏玩到最高级,之后觉得没意思放弃;眼花缭乱被被屏幕晃得要吐血,主动放弃。
急病方需猛药,要不然治不了根。去年因为社群的事,每天拿着手机,总怕耽误什么事情,到现在看着群信息的红点,都没有点开的欲望。是因为别人的故事都不如自己的身体重要。
第二种,给孩子创造离开手机的机会。
“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圣人才能做到的事,孩子不可能有那么高的觉悟。
几年前,孩子还想玩一玩手机,但现在作业如山,她应付都来不及,所以没有了玩手机的机会;
去年我开始跑步,跑起来没办法看手机屏幕,到现在,经常是让老公孩子打电话帮忙找手机。
当你感受到没有手机的自由,就能轻松扔掉手机的诱惑,你的生活就不会被手机所绑架。
为了孩子,扔掉手机吧。从2019年的第一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