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在玩耍,一孩子被推到,看着我看着,开始哭……
我把这行为,看做是对我的邀请,邀请我参与他的事件。
我走了过去,蹲下来问“你还好吗?”
“他们推我。”这孩子手指肇事者。
“我没有,”“他自己摔的,”一圈孩子开始反驳。
我的到来,很快就被安排了角色,法官!
这个角色我不做,要换角色。
我说到 “***,都摔了,他现在还躺着,谁能帮帮他?”
几个孩子开始搀扶关爱的行动,都站在了身边。我开始问刚才怎么了。
然后怪这怪那,怪他怪他们……又出现了。
个个都是误入狼群的小绵羊,我忍不住吐槽,小绵羊自己要往狼群跑,被狼发现了,自己还不反省的吗!
就问到小朋友“你说的我明白了,那再来一次怎么能照顾好自己,就不会摔倒了呢?”
“要怎么做可以更好的照顾到其他小朋友?”
不难发现,只要是不带指责引导,能快速看他人不足的小朋友,他们也能快速看到自己调整空间。
所以对小朋友来说,任何的事件,都是关乎于自己如何成长自己。
无关谁对谁错,而是在这个事件中,自己可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