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闺蜜逛街,看中了一套衣服,想和售货员讲价,因为是大商场,总觉得人家除了偶尔有折扣之外,是不能讲价的。但还是心存侥幸声音弱弱的还了一句:“能再便宜吗?”谁知售货员来了一句:“你咋那么不知足,已经打折了,不能再少。”
一句“不知足”,听着感觉很不舒服。但转眼一想,是啊,人家已经折,来到这样大商场,是不是心里已经有消费多少钱的准备?再加上接受这衣服的款式颜色,价格高一点,心里还是清楚的,人家说的也有道理。
售货员优惠多少钱,我们才满足?当衣服廉价的让人不敢相信时,衣服的品质就完全变了样,那我们还敢要吗?“买卖心不投”,但那也是有底限的。
最近大街上反季销售羽绒服,口号是“羽绒服免费送”。我很好奇,每年冬天一件羽绒服,几乎都在上千元,怎么反季了,就可以不要钱,商家闲的没事,赔钱赚吆喝?
去了一趟,才知道,所谓的免费是指要支付一件羽绒服的价格,用作以后消费,而且限次数,也就是以后在他们家消费至少十次,这件羽绒服才能免费拿走。十次的利润,足以够买一件羽绒服,而且有可能会更多。商家智慧远远超过消费者。
记不得哪一个电动车品牌,似乎有个广告“坏了自动修复”,我就在想:怎么个修复法?能修复撞破了的外壳?这个,恐怕现在技术还有一段距离。
当然,物质消费,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即使是网络销售,那也有个验货过程,不满意可以退货,买卖虽然没成,但也装鼓了物流的腰包。
时下有一种消费,即教育投资。孩子们大量的学习文艺,会唱,会跳,会画画,会乐器。这些价格昂贵,但是家长乐此不疲,因为效果真真看得见。但要见效果,也不是一日之功,非得有个三五年,孩子牺牲掉周末休息时间,还得不断交各种费用,方有成效。
当然,也有花了钱,效果不会显而易见的投资,那就是文化课投资。数学,英语,尚可,知识点少,目标清楚,只要老师专业认真,孩子虚心请教,也是很快会步步高升。尤其是语文阅读和习作的培训,很多家长急于求成,上一两次课,就问,孩子有没有进步?
呵呵。这个阅读量达不到,进步很难。有些孩子,阅读量大,初中高中语文学习中,所产生效果才能看得见。
但这个道理,家长不愿意听,消费了,就要看到效果,否则不满意。
当然,不排除虚拟宣传。比如有“专家课堂”,价格高,真正报名,才发现,“专家”不过来了一两次。
卖,宣传语也好,价格也好,都是为了销量,达到一定量才有利润。当然,赔钱赚吆喝的事偶尔也有,但品质有待考究。
买,也得左右衡量。能碰到物美价廉更好,但也不能一味追求价格,“一分价钱一分货”,古人总结总是那么有道理。但我们总是要被表象迷惑或者只看到眼前利益,而真正追求效果时,才验证古人言之有理。
惟愿我们买的称心,卖的有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