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课前我都习惯提前五分钟在班里转转,我一直认为一个班的气象更能在课间体现出来。我从后门进入,走到一个学生背后,当看他专注地写下“若有人兮山之阿”这句话时,我震惊了一下,继续在背后观察他,他继续写《山鬼》后面的诗句,在旁处我又看到了《国殇》里的诗句,我不禁问他:
“很喜欢楚辞吗?”
“是。”
“不觉得很难理解吗?”
“不,它多美呀!”
“背过《山鬼》《国殇》了?”
“是。”
铃声已响,我觉得我有必要在课堂分享一下这件事,因为我心里很激动,也很震惊,激动的是居然有同学喜欢比较拗口的《楚辞》,震惊的是他喜欢到可以脱口而出,并且发现其中的美。我对班里学生说了我课间看到这件事的感受,学生们起哄,让那个同学吟诵一首。对于学生的要求,我是不以为意的,一来,学生的起哄无非想看热闹,耽误时间,放松一下;二来,这个学生实在是太内向的一个男孩,每次叫他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要么用手捂嘴,要么用书捂嘴,生怕别人听见他的话语,从来不抬起头与我对视、对话,这样一个内敛害羞的人,怎么可能当众给大家吟诵一首呢?但我也不能替他做主,我象征性地对他说:“可以吗?”没想到他居然没有拒绝!他答应了!旋即,班里安静下来,他酝酿几秒,侧着身子,抬头望向天花板处,开始了他的表演,先舒缓后急促,先低沉再高亢,平平仄仄,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我们都沉浸在他的曲调之中,不知不觉意蕴悠长的尾句结束了他的表演,一两秒的停顿之后便是持续的热烈而又激动的掌声,下面的学生啧啧称赞,让大家见识了不一样的他。
那一节课我是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上的,因为这一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学一首楚辞,我深知其中的难度,我像老牛吃草一样慢慢咀嚼里面的文字,我甚至都不能流畅地读下来其中的诗句,而他居然如此流利地、有感情地投入诗句之中,并且能欣赏到境界的美,这完全震撼到了我!
同时,更让我想到《苔》这首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个孩子,真的渺小到如苔花一般,平日里默默无声,是个容易被老师忽略的边缘人,但他真的甘于平庸,甘于平凡吗?不是!他需要展示自己的机会,他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他需要别人耐心地发现,然后,显示出自己独有的魅力!我勉励他,不要羞于表达,因为他很优秀;不要吝啬表现自己,因为他有这个实力!
同时也让我深知,每个人身上都是自带光环的,只是一时的阴霾遮住了这些光辉,让他们黯淡无光,但终有一天,它们会冲破种种障碍,现出他们本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