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文质
一棵树如果在幼苗时期被折断过,即使后来被扶正、加固、伤口愈合了,还是会留下明显的伤疤,而且只要再有强风吹过来,它最容易折断的部位一定是它幼苗时折断过的地方。
前些年,在浙江的一个村子里发生了一桩离奇案件,一个家庭中的多人被杀害。到底谁跟他们有这么大的仇呢?警察把跟被害人有过冲突的人一一进行了排查,始终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多年过后,这家人中幸存下来的父亲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说你不要得意,我的仇还没报完。这封信引起了公安部门的注意,于是他们换了一个思路去查找嫌疑人,除了继续排查这一家人明显的仇人,还要去查找可能存在的隐藏的仇人——那些看上去不像仇人的仇人。警察让收到恐吓信的父亲努力回忆,他们家的人有没有可能在无意中伤害过谁。后来这位父亲想到,他曾经跟邻居发生了冲突,他把邻居给打伤了,但伤情并不是很严重。正是通过这个线索,警察最终查出,邻居的孩子就是凶手。
在审讯中警察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杀人,他说,自从他的父亲被打伤后,他们家就家道中落了,后来他的学业、生活都非常不顺利,他认为罪魁祸首就是这一家人。查案的警察听完他的供述,感到非常不可思议,没想到他在童年时经历的这么一件小事,竟然会在他心里留下这么深的仇恨。
这是一个很极端的案例,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看到一些人特别容易被激怒,一件非常小的让他不满意的事,或者别人对他有一点点言语上的冲撞,他就会狂怒发飙。如果跟这些易怒的人作深入交谈,往往会发现他们的易怒跟他们童年时得不到家人疼爱、经常被家长打骂自尊心受到伤害有关。著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几乎所有凶杀案中的凶手的犯罪动机都和他童年时期某种经历有关。童年伤害常常隐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易被人察觉,但是很容易在他以后受到外力刺激时发作,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父母来说,保护孩子的心灵,保护孩子的尊严,是非常重要以及非常细致的工作。父母要警惕自己的一言一行,有时候可能我们大人不觉得一句话一件事有那么要紧,但它也许会给孩子带去无法挽回的伤害。
可能有的父母会问,这种生物疤痕形成后,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伤痛,治愈创伤呢?积极心理学认为,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倾诉。受害者要勇敢地把心里的痛苦——比如童年时受过的某些伤害或者经历的某些屈辱挫折诉说出来。而父母对于自己给孩子所造成的伤害,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向孩子道歉。千万不要认为大人向孩子道歉没有什么意义,其实它的意义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
曾有一个女孩儿讲过一个她哥哥的故事。在她和她哥哥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从山东调去了辽宁,因为没办法把两个孩子都带在身边,就把哥哥送回了乡下老家。这件事导致她哥哥直到现在都无法跟父母好好相处。后来哥哥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父母去他家给他带孩子,他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儿跟父母吵架,有一件事情,更是经常成为双方吵架的导火线。她哥哥因为从小在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就养成了特别节俭的生活习惯,如果晚上家里做的饭菜有剩的,他就一定要打包放到冰箱里,第二天拿到公司去吃。母亲不忍心看他吃剩饭,总是跟他说,你挣那么多钱,就不能买一份便当吗?非要吃这个剩饭干什么?这时她哥哥就会说,我就愿意吃剩饭,我今天没吃完,第二天接着吃怎么了!就因为这件小事,哥哥与母亲频繁地争吵,以至于他都不想回家了。
后来女孩儿就问妈妈:“为什么你就不能尊重哥哥自己的想法,让他吃那个剩饭呢?”
妈妈说:“我一看到他吃剩饭就想哭,就想起了他小的时候我把他留在乡下,让他吃不到好东西。”
女孩儿说:“那你为什么不能告诉我哥,你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反对他吃剩饭呢?”
妈妈说:“我说不出口。”
女孩儿就想,跟妈妈讲不通,就去劝说哥哥吧。没想到哥哥一听就暴怒地吼道:“她还好意思跟我提这件事儿?一提这事儿我就一肚子气,她当时为什么要把我一个人留在乡下?”
一个人的成长真的很复杂。如果大家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可以沟通却又不愿意沟通,那彼此的心结就永远也无法打开。父母应该意识到,如果你做了伤害孩子的事,任何时候去跟孩子道歉都不晚。如果父母真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请鼓起勇气马上跟他道歉。对于孩子的心病,在你道歉那一刻,治疗就发生了。这个故事里的妈妈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能够鼓起勇气去道歉,母子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并不复杂。家庭教育也许无法直接教授方法,但它可以教我们重新去理解教育深层次的涵义,只要父母真正理解了它,就能对亲子关系中的问题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