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我毕业三周年,也是我在银行工作满三年的日子。三年时间,可以获得一个学位,可以拥有一个家庭,也可以经历事业的腾飞和陨落,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三年时光可以发生的改变有很多,这是宝贵的时光,不可复制,不可重来。我的三年,在某国有大行县域支行悄悄流逝,入职时规划一年辞职的我,竟也不知不觉的走了这么远。
这是毕业后入职的第一家企业,三年来完成了校园学生身份与职人的圆满切换,回想起来还是心怀感激,因为在一个氛围相对不错的网点,也是因为国企大行有着不一样的平台,提供了很多机会,无形中增加了试错的机会,相对完善的制度也让晋升渠道比较明朗。这是不可忽视的优势。
自然,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缺陷,并且银行作为盈利性企业,免不了发生榨取剩余价值的事情,更何况从自由放荡的大学生活到规矩明确的国企新人,也是要渡过一些必经的心理历程的,好在我从小到大,最大的优势就是会自我调节和安慰(其实就是缺心眼),也跌跌撞撞的碰出了一些心得,我的人生准则就是不断的尝试和前行,所以总结这三年的职场收获,为自己将来警醒归正。
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
说出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原来高考前老师天天这么劝诫我们,不要天天在书桌前学习,抽空去操场跑跑步,没想到工作以后,也竟绕不开这点。特别是银行人,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除却每周该有的几次流汗锻炼,针对性的进行腰腹赘肉和肩颈活动外,工作中必要的休整和喘息是不可耻的。刚从学校毕业时,我经常在柜台上坐一整天,喝水和休憩几乎不存在,我当时的目标是每天业务笔数刷新记录,结果就是每天下班就累的瘫死床上,后来发展到晚上八点睡觉也是无法恢复,自然身体状态也很差,后来我慢慢调整自己,先从一天喝一杯水开始,到一小时活动两分钟,逐渐找到了自己工作的节奏。
原以为休息会影响工作进度,后来发现效率更高,也能更平稳的解决工作中的难题,这或许只是针对柜员这个岗位比较有效,但是希望以后无论从事什么,都能不断地提醒自己,去调整,去尝试,不要透支自己身体。
微博上有一个超话,是“今天你从银行辞职了么”,里面能看到很多压抑和身体垮掉的年轻人,里面抱怨的很多事情我也是真切的经历过的。难过了就哭出来,去转移注意力,机会有时候往往是给熬的住的人。
二、多学些技能总是不错的,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都说把每天当作在公司干的最后一天,效率会不错。怀抱辞职梦想进行的我,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总觉得多些技能,多些资质,我可以在市场上更有议价能力,本是私心的出发点,在职场上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一些机遇,因为肯学习,愿意钻研,喜欢总结,获得了很多新业务发展学习机会,有时候得到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业务本身,有了全方位的成长。这么写出来有点企业马屁精的味道,但是凭心而论,虽然在县域支行,但是接触的很多理念和业务远远超越了我的期待,也是我把离职计划一推再推的主要原因。
很多企业都在讲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某一方面能拿得出手的能力,如果在柜面上,即使点钞做到极致,也是令人敬佩的,平平无奇的职场的确没有什么激情,在任何岗位上都能干出个人特色,才是有成就感的。
三、承认职场潜规则的存在,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
这是一个灰暗point,刚从学校里出来的我有很多非黑即白的思想,以致于在入职后做出很多学生气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也觉得不够成熟。前段时间看了《岁月》,真切的意识到青春有时候就是由很多缺心眼的瞬间组成的。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凡事只要努力就是有回报的,如果没有好的结果,就是因为努力不足,其实在职场上,这是太坏的准则了。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努力了不见得就有汇报,如果努力换得了相应的回报,是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而不是理所当然。企业中资源不平衡,信息不对等,造成了很多机会其实往往是不公平的,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怀有“尽人事,听天命”的阿Q精神,不然很容易把自己逼迫到思维的死角,伤害的是自己的情绪和健康。
这也不意味着一切都没有机会,其实很多看似渺茫的机会抓住了,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与同事的沟通,与领导的谈话,其实都暗藏很多的机会和陷阱,经常有人称职场中无朋友也正是这样,在适当的时候装傻,适当时候表露心迹,都是一门大学问,也是我未来职场中重点提升的地方。当然不是指研究《厚黑学》这么工于心计,更多的是更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困惑,更高效的完成沟通
三年银行生活有崩溃和绝望的时候,也有踌躇满志的时光,好的坏的都是我的财富,也将成为我的回忆,未来是否会被时代的洪流所席卷,是否会跳出桎梏得到突破,都是未知之数。只希望过去时光教给我的事情,不要被自己遗忘。
感恩时光,不负成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