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4日,耿军执导的剧情片《东北虎》在各大院线推出,估计是为了市场考量,上映时被院线定义为喜剧,有点归错类的感觉了。这部小众电影没有大牌流量明星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去叙述电影故事但由于不是迎合现代观众的“口味”口碑也是褒贬不一,喜欢和不喜欢的观众会泾渭分明。我倒是看的挺有感觉,蛮喜欢那些处理的独到之处。
影片讲述章宇扮演的挖掘车司机的徐东和张志勇饰演的欠了一屁股债的包工头马千里,这两个原本完全没有交集的男人因为一条狗而结怨并展开的一系列故事。生活中充满不顺的他们,徒劳的在与各自命运的抗争中被现实打得粉碎。
这是一部充满耿军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有强烈的社会隐喻和风格化的表达手法,因此他的片子从未公映过,像之前入围金马奖最佳导演的《轻松+愉快》。无论是对男女情感的调侃,还是对社会现实的反讽,都像把刀子一样戳中问题核心,这部《东北虎》是他第一部院线电影,相比温和了很多,但他独有的影像风格没有变。
导演通过极为平缓的节奏,利用演员对白和镜头语言,展现那种社会小人物渗到骨子里的无奈,对生活的无奈,对命运的无奈,拼命反抗着却那么地徒劳的无奈。耿军的影片节奏特慢,人物反应也慢,这会让看惯了商业电影的观众很不适应。比如,一句正常的对白,他会让演员停顿好几秒,再说出来。这种留白和停顿,是他追求的效果。这也是很多不喜欢本片的观众最诟病的地方,认为这样的对白设计是故弄玄虚且不真实。
《东北虎》中人物关系不单一,充满象征和隐喻,使影片具有真实又魔幻的质感,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另外片中不乏一些很有心思的小细节,比如小二看望千里、徐东帮诗人卖诗集等设计我就很喜欢,让那无可救药的人生中多了一丝温暖和希望。
片中有句反复出现台词,叫“伤感没意思”,这正是耿军对电影的一种表达,故事明明有抓小三的喜剧戏码,但却不追求杀伐决断的爽感,明明有男主复仇的犯罪片基因,但也没往《白日焰火》的方向靠拢,这在当下中国电影界实属罕见,它体现的是导演骨子里的格局和腔调,就像片中角色说的,“活着多好,挺过今天,未来会更好。”耿军是想拍一部,他眼中的东北底层状态,他不想撒狗血,也不想走老路,因为伤感实在没啥意思。
《东北虎》票房不理想,也是意料之中,因为它跟主流审美风向本就有很大的差异,我想导演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我真的希望中国观众能沉下心来,去品位制作者的用心,因为这种带有个人风格和实验性质的电影,实在太少了,也希望无论观众还是电影从业人员,可以更加拓宽自己的欣赏边界,因为艺术需要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