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与一位朋友闲聊,她和我抱怨,自家孩子不爱写作业,每次都故意磨蹭,害得她只能坐在旁边盯着孩子写完,结果呢,孩子主动写作业的习惯依然没有养成。我就问她,是否了解过孩子不愿意写作业的具体原因,朋友瞪大眼睛问我:“这还需要了解吗,肯定就是小孩子贪玩儿,不想写作业,才故意磨蹭的。”我建议她回家先问问孩子,听听孩子自己怎么说。第二天,朋友主动跟我反馈说,“多亏你提醒我了,我回家就和孩子聊了这事,孩子说只是不想写数学作业,因为他们班新换了数学老师,新老师的讲课方式孩子不适应,新学的几个知识点他都没听懂,作业不会做,回到家又不敢跟父母说,这才拖延着不想写。”当朋友找到孩子不爱写作业的真正原因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朋友能够想到很多解决方案,不再需要我的指导和帮助。
在解决问题时,很多人都会犯与我这位朋友同样的毛病:看到问题之后就急着去解决,但解决的往往只是表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同样的问题还会反复出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弄清楚这道题到底在问什么。一旦弄清楚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找到问题本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明确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后,再去想解决方案,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如何才能发现问题本质呢?在学习方法论系列之二中,提到过八大问工具,八大问工具除了可以用于分析和整理信息外,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本质,八大问的具体问题分别是:
前(前车之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因(相因相生):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可能性么?
后(以观后效):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那是我期待的么?
果(自食其果):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人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解决这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这件事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完成?
边(旁敲边鼓):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不同的意见还是类似的问题,它们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举个例子,科室的一位女同事曾找我诉苦,自己的老公从不体谅她的付出和辛苦,认为带孩子收拾屋子这些事情,理所当然都该由她来做,如果某天因为工作原因接孩子不及时,老公说话态度还不好,她为此很苦恼。
我是这样用8大问工具,来帮她理清问题本质的,首先问她第一个问题:
前(前车之鉴):“为什么这件事对你重要?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她回答说,“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很委屈,心里憋着一股火,无法与老公正常沟通,影响夫妻感情。
出现这个问题的导火索是,有一天临近下班,我因为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没能按时下班接孩子,老公就打电话催我让我赶紧去,我说会议还没结束,可能要晚一点,老公立马发脾气说是工作重要,还是孩子重要,为什么其他妈妈都能按时接孩子,就你那么多事儿云云,我当时特别生气,和他电话里吵了起来。” 我继续问她第二个问题:
因(相因相生),“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是怎么排除或验证这些假设的?还有其他人能帮你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可能吗?”
关于原因的假设:同事认为主要原因是她老公有大男子主义,因为他的原生家庭就这样,公公在家当甩手掌柜,家务活都是婆婆做。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这只是同事的猜测,并没有客观的证据。还有其他人能给出更多选择和可能性吗?我从自己的角度提醒他,有没有可能是老公根本不知道做家务活的辛苦,如果他自己没有亲身做过,很难知道做这些事情的辛劳;或者他虽然想做,但不知道从哪里插手,因为婆婆从来没有培养过他这方面的能力;又或者他曾经尝试做家务或带孩子玩,但因为做的不够好,遭到你的嫌弃,让他失去了继续尝试的动力和意愿;又或者是不是他自身有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才以发脾气的形式表达出来?我这样一提醒,同事立马说,“他之前的确主动帮我做过一些家务活,有时间的时候也想陪孩子多玩会,但我老嫌弃他笨手笨脚,抱怨他做的不好,后来他就不愿意做了;个人诉求方面,他曾经向我表达过,希望我俩能有更多单独相处的时间,在一起多沟通,而不是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他的存在。”
第3个问题,后(以观后效):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那是你期待的吗?
同事回答说,“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我们的夫妻关系能够变好,家庭氛围也会变好,好的家庭氛围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我期待的结果。”
第4个问题,果(自食其果):如果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同事回答,“那就还是现在的老样子,两个人经常吵架,我自己也很压抑,心情不好,这种负能量还会传递给孩子。”
第5个问题,适(适得其反):有没有人会不同意你对原因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其他可能的原因,在前面因(相因相生)部分已经分析过了,我从自己的角度给到同事其他一些可能的原因。
第6个问题,用(使用条件):若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件事儿可以用什么其他方式来完成?
同事想了想说,“需要我转变对老公有大男子主义的固有看法,经过你的提醒,我觉得两个最可能的原因是,一是他不具备做家务的能力,后续只要他主动帮忙做了,我就鼓励他,不再挑毛病;二是我要创造与老公单独相处的机会,两个人多沟通,主动了解他的需要。”
第7个问题,边(旁敲边鼓):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其他领域/行业/人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
我介绍了自己与老公相处的经验,其一,只要老公主动帮忙做家务了,即便做的不好,也要多鼓励,其实男人就像小孩一样,鼓励多了他就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其二,如果双方在沟通中出现了愤怒情绪,按照非暴力沟通的原则,这种愤怒代表了我们自身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个时候需要先冷静下来,挖掘自己和老公的诉求分别是什么,再以非暴力沟通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能有效缓解愤怒情绪。(如想详细了解非暴力沟通原则,请参考《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第8个问题,界(楚河汉界):无论是不同的意见,还是类似的问题,和你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通过分析其他可能的原因,以及我提供的类似经验,让同事明白她的思路太僵化了,潜意识中就是认为老公有大男子主义,才不体谅自己的付出,说话态度也不好,但是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原因。经过八大问的思路梳理,同事重新界定的问题是:如何及时鼓励老公的付出以及如何关注到老公的需要?
找到了问题本质,再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即可,同事想到了2个方案:一是向身边的榜样取经学习,她的一个表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同事决定先向这位表姐请教;二是到豆瓣上找沟通类和亲密关系类的高分书籍,买回来阅读学习,然后在生活中实践书中的方法建议。
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都可以借助“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八大问工具先找到问题本质,然后再对症下药去解决,使得问题解决效果事半功倍。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现在面临着哪些困扰自己的问题呢?试着用“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八大问工具,先找到问题本质是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