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遇到困惑时,在我们苦苦思考和追寻答案中,有时总会有意外的惊喜反馈给我们。这也许是所谓的注意力在哪,结果就在哪吧。
最近近一个月时间,身体不适,对家人和孩子仿佛也失去了耐心,尤其是对孩子的态度。于是经常发生的场景是:孩子一不小心犯了错误,我要么就是因没力气而置之不理;当有力气时,会用命令的语气跟她说,你看你又xxx,还不赶紧xxx;耳朵没听见吗?再不处理,我只能把你关进小房间自我反省了... ...
可她才三岁不到,真的能听懂我说的话吗?有时我问她,你能听懂妈妈讲的话吗?孩子抬起迷茫的眼睛看着我说,听不懂。
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场景暗示下,我给孩子下了个判断:长大了,开始不听我们讲了。可是问题的根本是这个吗?我是不是应该深深反思是否是我自己出了问题。
很幸运的是今天参加了老公公司组织的亲子课,我的困惑似乎就在那一瞬间得到解决。原本只是出于对老公的支持参加这次培训,结果收益的还是我。所以有时我们真需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来迎接来临的机会。
培训老师是一位知性的女性,年龄五十多岁,体态轻盈,笑容满面,仿佛在她的人生中不曾遇到过坎坷。她告诉我们,人生不管遇到什么坎坷,总能过去,她之所以能走过那些坎得益于她那永远灿烂的笑容,我相信她所言。
言归正传,孩子为什么不听我们说的呢?
良好的沟通从感受开始。试想下,当我们的角色变成孩子时,父母不管青红皂白就是一顿墟落,紧接着是忽略你选择权的带着咆哮的命令。你的心情会怎样?也许你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意识到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心不甘情不愿的按照父母的指令办事,可孩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一般孩子的大脑前额叶在25岁时才能发育完全,这意味着在25岁之前,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面对事物的反应是感性的。那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按照老师教的方法,首先我们应从理解孩子的感受出发,好的感受将会产生正确的行为。试想一个场景,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同的反应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晚上十点了,孩子还在精神抖擞的玩着她的玩具,爸爸妈妈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明天孩子还要早起上学。
沟通一:妈妈非常生气的跟孩子说,怎么还不睡觉,再不睡觉妈妈就让你今天晚上别睡了。
沟通二:你现在是不是玩的正开心?明天咱们还要早起上学,你看怎样才能保证早起呢?妈妈希望你能早点睡觉。
在第一种沟通下,胆小的孩子可能会哆哆嗦嗦地不知所措,以为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妈妈竟然不让她睡觉;胆大的孩子可能会跟你对着来,你让我睡觉是吧,那我偏不睡,看你能怎样?于是双方的对抗由此拉开序幕,也有可能因此引发一场暴力战。
在第二种沟通下,妈妈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并引导孩子思考怎样才能确保上学不迟到,将选择和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更能接受因自己的思考而做出的决定,也更具执行力。
由此可见,尊重对方已产生的感受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将对结果成功与否产生关键性作用。那么在与孩子沟通中有没有一些方法能让我们与孩子更有效的沟通呢?请继续关注我下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