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过别人吗?你被别人爱过吗?你真的爱过或被爱过吗?影片以松子的死亡开篇,外甥阿笙在办理姑姑的后事中,偶然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松子做着搞怪的表情,噘嘴、斗鸡眼、五官挤在一起,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而在这样一个搞怪的表情背后,却有着令人悲伤的故事。松子是家里的长姐,有一个弟弟与妹妹,妹妹身体不好,家里所有人的关爱几乎都给了妹妹,尤其是父亲,因为妹妹的病情从未开心过。父亲过于关心妹妹,忽略了松子,买礼物也只买给妹妹,可是松子依然深深的爱着父亲。在唯一一次与父亲外出去商场看表演时,无意中发现做这样搞怪的表情可以逗乐父亲,在随后的生活中就一直做这样的表情来逗父亲开心,从此也留下了只要紧张就会做这种鬼脸的后遗症。
长大后,松子成为一名老师,漂亮会唱歌的松子深受学生欢迎。在一次学校组织的外出旅行中,旅馆老板经营款被盗,所有老师都怀疑一名学生,只有松子反对随便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学生。在其他老师的压力下,松子硬着头皮去找学生求证,但是以失败告终。在为了不让学生出事,又想不到合适方法的情况下,松子决定自己垫钱,先还给老板解决这件事,由于现金不足,松子在没有征得同行老师的同意下,偷拿了她的钱,并想出了自己承担偷盗罪名的昏招。从这里开始,松子的人生电车已然开始向悲剧的方向驶去。
松子的童年一直处于渴求关爱的状态,所以她对待别人的态度可以说是谨小慎微,略带讨好的倾向,不敢过于反抗,即使是面对不公甚至荒唐的事情。带队老师(不是很确定此老师的职务)借帮忙隐瞒此事要挟松子,进行性骚扰,松子惊吓之余却未做任何反抗。同校的男老师对松子表现出一点微弱的好感,并发出吃饭邀请,松子就把此次吃饭定义为约会,她内心里也许已经开始觉得他们是男女朋友的亲密关系。就如所有情窦初开的姑娘,松子将这种喜悦与妹妹分享,却遭到父亲的呵斥,责备她不体谅妹妹无法向正常人一样生活恋爱的苦楚。第一次,松子爆发了。“你一点都不可怜!”,她冲到妹妹床前,责怪妹妹,并向妹妹发泄自己的愤怒。
偷钱的事情最终还是被学校发现,松子请求偷钱的学生为自己作证,学生阳奉阴违,在最后关头栽赃松子,她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家人,离开了她出生成长的家乡,漂泊远去。再次出现时,松子顶着一张青紫的脸庞,抛却自尊向弟弟借钱。可是即使在她如此潦倒的情况下,看着她明显被殴打过的脸,弟弟也只是甩下一点钱,并表示和她断绝关系,却未对这个离家出走的姐姐表示出一丝的关心,对她唯一的感觉就是丢脸,再无其他。
渴求被爱恐怕是松子一生悲剧的根源,她一生都在追逐爱,只要任何一个人表现出对她的一丝关爱,她就可以奉献出自己的所有,无论是身体亦或是心灵。严格来说,松子一生其实只经历过2个男人。第一个作家在留下“生而为人(生而在世),对不起”的遗书后,自杀身亡;最后一个男孩子由于自身的懦弱选择逃避。最终,那个穿着白色大衣,手捧鲜花,被一拳打倒在雪地里的松子再也没有站起来,她封闭自己的心灵,混沌度日,最终成为了一个被所有人嫌弃的邋遢大婶。
导演的本意大约是想表达“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可以得到什么,而在于他可以给予什么”,影片的最后也通过阿笙的女友明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对于我们每一个单独的个体而言真的是这样吗?松子一生都在奉献自己,但是却与幸福渐行渐远,她最大的悲剧并不在于没人爱她,而在于她并未爱自己,她没有处理好自己与孤独、与寂寞的关系。物质上,松子是独立的,甚至是勇敢而认真的,即使是做脱衣女郎也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锻炼体力,学习技巧。但是在精神上,她从未试着自己独立起来,永远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小时候,她缺乏父爱,长大后,她从未遇到一个真正珍惜自己的人。在打骂面前,她忍气吞声;浓情蜜意时,她一遍一遍的问对方爱不爱自己;惹怒对方后又乞求原谅,她从未为自己活过。可是,她真的没有被爱过吗?纵观影片,最爱她的难道不是父亲和妹妹吗?如果让我二选一,毫无疑问,最爱她的一定是妹妹。
父亲死后,松子回家祭奠父亲,在父亲的日记本上发现,自从她离家出走后,每一篇日记的最后都写着“今天还是没有松子的消息”。妹妹甚至在第一时间感应到她回家,拖着病弱的身体,冲下楼挽留她,即使那时的她浓妆艳抹,面目全非,连妈妈都没有认出她。松子遗失了家人对她最真挚的爱,这是她一个人的错误吗?父亲从未展露温情,她又怎么能感受到呢?父亲的偏心又掩盖了妹妹对姐姐的爱,使松子只感受到不公。一切的一切也许只是源于不善表达与不适应孤独。
最后的最后,在梦里,她与妹妹达成了和解,但那不过是创作人员的美好愿景罢了。
你爱过别人吗?你被别人爱过吗?爱你自己,发现你身边的爱,珍惜你获得的爱,奉献值得珍惜的爱,我们都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