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孔子十五岁励志学习,三十岁成家立业,四十岁已无所惑,一切都是如此的顺遂自然。反观自己,20出头的年纪,不前不后的似乎有些尴尬,学业还无成就,也未能立足于社会,许多疑惑仍未找到答案,这些未知让我们充满期待却也难免迷茫。
前一段时间和朋友聊天说到:“学校同学最近好多都在思考人生意义的问题,可能是因为马上毕业了,不知道大家对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是怎么样的。”确实,本科毕业又是一个转折点,是继续潜心读研还是工作创业,是得过且过地碌碌一生还是心怀大志地有所作为,非你即我的选择题让人无从下手,于是一些人选择了“佛系”,可是人终归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的。两者也不用当作判断题来考虑,因为结果在未来,好坏无人知晓,只是这场戏的主角需要去体验不同的角色罢了。而每个人的生活不就是自己的感受吗,你高兴或者不高兴,不是属于别人的想法,而是你自己。
成长就像游戏中的打怪升级,1级的时候从最小怪的开始,消灭一个怪物便累积了经验并获得一些奖励。于是,大脑的奖赏系统发挥作用,你会为了下一个升级目标和下一次的奖励而继续战斗……直到自己变成一个能单挑大boss的英雄,是为了获得荣耀和内心的满足,更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机遇、选择、挑战,战败的人会因为失去选择权而失落,战胜的人手里掌握着选择权,却也难免会因如何选择而举棋不定,仍然会受些许煎熬。我们会迷茫,会慌乱,这种不确定感好像只有在自己特别的投入于学习或者工作中的时候才会变淡,因为那时自己正在成长正在进步。当我们的能力能够配上自己的野心的时候,当自己不能被别人替代的时候,不安便可以化解了。
成长很美好,成长也很烦恼,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都会遇到一些新奇的问题,总结下来不过三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不要去逃避,有条件时把它们解决掉,没有条件时创造条件也要把它们解决掉,这样,就是真正的成长了。
所以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上如此说到:我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