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足足有两个月了。林夕同学《简书》中的《练读趣事》一文,无疑是我们《福龄源传统文化》公众平台导读者的缩影。她说出了我憋在心里想要说又未曾说的话,《论语》的练读录音,是我一次又一次自我否定,提升水准,上下求索的艰辛历程。我虽累,但快乐着!
《论语》讲解,有别于练读原文,我要求自己,不准照本宣读。它是对过往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回顾、反刍、巩固。本次导读,非同小可。一接到菊儿下派的任务,我便凭着曾当过教师和主持人的经验,认为备好课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一直有个“笨鸟先飞”的习惯,提前十几天就开始了备课 。
在备课中,特别对16章“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解释为“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之说,我和林夕同学有同样的疑惑。孔子是讲“仁、义、礼、知、信”的呀,这样的解释显然不妥,有失偏颇。带着疑虑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找到了十几种不同的解释。经反复推敲,我以为:将攻乎异端看做“钻牛角尖”大家更易接受、理解。又因为“钻牛角尖”与林夕在《简书》上发表的“偏执一端”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钻”也是动词,与“攻”字的词性不变,“异端”视为牛角尖未尝不可。生活中钻牛角尖确实是很有害的事情,至于学术上钻牛角尖有的时候并不是坏事,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孔子的这句话。告诉人们做事不要走极端,走极端就会偏激,偏激对处世是很不利的。
我很喜欢听《名师讲解》,对黄钗珠、蔡中道、左月波、赵军、张方慈、梦秋的名字如数家珍。他们在讲解中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列举了大量例子加以论证。我和女儿彼此教学相长,她平时无意间向我灌输的现代教学理念对我也有很大的启发。所以在18章中,我用亲历的例子加以佐证,为了支撑一个观点用生动的载体来托举。
这才刚开始进入备课阶段,本以为只要定了稿,录音就能轻松搞定。没想到,这次的讲解之累,冷暖自知。它没有练读原文那么轻松,全文讲解要做到字字标准非常难,我在容易读错的字旁都标注上了拼音。第一次录音时只要有一个字音不准,就删,一连删了十几次。录音只能在晚上,录着录着,大功即将告成,大厅里老公一声咳嗽,又全功尽弃 。我把老公关在外间,电视机调到最低音量,他只能看哑剧,他居然没有反抗? 我放心地录了。突然,他哈哈哈大笑,(不知看到啥了),我又只能重录。就这样,一个人关在书房反反复复折腾了整整三个小时,录了删,删了又录,直至自我感觉良好才罢休,长舒了一口气,发到制作平台的阿凌手上。
31号女儿回家,我兴冲冲地将录音放给她听,不料又被她捉出几个读错的平翘舌音,她反复强调说,你是在讲话,要用说话的口气,不是在念书,要求我加快语速。女儿是行家,我只能服输,我又是个力求完美的人,只好很不情愿地将所有录入的全删了。孩子们难得回来半天,我总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关在书房重录,且客厅和书房一门之隔,想要录音也没有这个静谧的环境。待傍晚时分,孩子们一走,我找了个理由将老公支出去跑步,分成三次总算将就完成了录音任务。此时已是(31号)星期一晚上九点钟,我读的内容是星期二(元旦)早上要用的,急忙发到练读群,请大家纠音。菊儿的一行字,让我晕了,“放慢语速”。我已不知所措,重录吧,不知录到几点,再发至平台制作,可能要做到后半夜,只得作罢。这次更是连累了平台制作的莫凌云同学,我上交的作业,改了一次又一次,她也做了删,删了做。
我的内容发到诵读群,大家听与不听,或褒或贬?或抑或扬?我已不在乎了。但不管如何,终究换来了我心中的无限欣慰。同时悔自己之所录内容太粗糙,有的字句太拙,事例太真怕被人对号入座,所旨的以奇反正之意,又怕被人曲解, 真是“用心良苦,收效甚微。”
《论语》于我是长了许多知识,清醒了许多疑难,给了我许多智慧。但要具体说出来实在是我的笨嘴不能胜任的。我之所以能坚持一录再录,耐得住寂寞,录录录,全凭着一颗拳拳之心。否则,我真将大有“无颜见我的国学老师”之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