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9朱昊朱昊写字的地方
一个指导人们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值钱的收费专栏(二)
接上一篇,这一篇主要描述一下这五个星期里都学了哪些概念,以及这些概念是怎样影响了我的生活和思考。其实在上一篇里面应该写一句话:“没钱是一种病,而这种病是能治好的!”。我现在就是在不断的治病过程中,这篇文章其实是让大家看看这病是怎么治的。
1.财富自由的概念: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财富自由不是终点,只不过是里程碑。
感悟:其实,人们在理解财富自由的时候往往有个误区,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以及自己未来希望达到的某种生活状态来计算一个绝对的数值或者区间,在通常情况下这么计算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计算就没有考虑那些意外的情况,比如经济危机时货币加速通货膨胀,比如资产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等。同时已这种绝对数值来评估自己未来方式并不利于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于指导实践方面更是没有太多益处。
而给财富自由以上面的定义,它表明了财富自由并非一个绝对意义上的数值,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指个人即使不在工作,单单靠他曾经创造出来的某种产品就可以有源源不断的收入,并且可以长期抵御风险。此外,从定义上看,达到财富自由的状态其实并不需要很多钱(生活必需的钱财数量因人而异),但收入的性质必须是被动的,也就是说你不需要再主动出卖自己的时间。而被动收入意味着你曾经创造出了一种半衰期很长的作品,能够持续不断的为社会创造价值,比如可口可乐的秘方,比如那些永不褪色的文学名著,比如一种交易平台,等等。
2.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你自己的注意力。因为注意力是唯一能够为自己提供产出的资源。
感悟:自从深刻理解了这个概念之后,我发现自己漫无目的浏览网页、朋友圈等其他东西的时间减少了,因为一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我最可宝贵的资源——注意力,正在被自己无意识的浪费掉了。因此,在家的时候,我会更有意识的让自己花时间多陪陪孩子,多看看书。在工作的时候,尽量专注于工作。
其实很多时候一个概念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虽然理解了注意力这个概念,但还是有一些时间分给了无聊的事情,但是这个概念就像一粒种子在我的心理生根发芽,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花费在无聊事情上的时间变少了,在有意义事情上的时间变多了。
3.从价值的角度讲:注意力>时间>金钱。之所以你的时间能卖的出去,就是因为总体上来看花钱买时间更划算啊!凡是能用钱买来的时间都是便宜的;凡是能用时间换来的注意力持续就是有价值的。
感悟:如果你觉得这个价值的顺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那举个例子,新一代的年轻人大多数应该都不太喜欢做家务(这只是我的主管感受,并没有实际数据支撑),因此很多新婚夫妇吵架吵来吵去也就是为了谁洗碗、谁擦地;谁干活多,谁干活少这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吵架导致的恶劣影响远远大于吵架本身,其中最恶劣的就是让自己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如果可以花点小钱请一个阿姨过来打扫房间或者买一个洗碗机来解决,那么夫妻之间可以吵架的点是不是少了很多呢?当然,如果一个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上,现金流入仅够解决吃饭穿衣,那他们还是应该先解决这个首要的问题,但是一旦突破了这个贫困线,就应该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时间不要花费在无意义的反复劳作和等待之中,比如家务活那点事。
这样做了的话,肯定会有一部分时间被节省出来,但如果被节省出来的时间不能用于注意力的集中和持续,那其实这个钱花的就没有多大意义。因此,每当花这样的钱的时候(特指所有可以使生活更便捷、更节省时间的钱,比如滴滴打车或者助理来也),你都应该想到这被节省出来的时间应该用于能让自己成长的注意力持续上(比如在专车里看行业相关的文章而不是刷朋友圈),一开始刻意而为,以后习惯成自然,你看,再一次,每一个概念都是有生命的,用的越多,生命力越强。
4.人生最大的枷锁:安全感。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是,那些拥有360全视角的昆虫或者其他低等生物们,貌似这个功能可以帮助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一切,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确实无时无刻不困在这永恒的当下,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人们对于安全感的追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明知呆在体系里没有任何前途,却依然不肯迈出那一步;比如每天都刷微信刷微博好似害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比如害怕其他人嘲笑而不敢尝试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其他事情(这几乎是最要命的);比如害怕居无定所,不惜竭几代人之力支付房屋的首付款,然后自己不得不背负上百万的债务;比如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任何新的挑战(同样致命),等等。当然也不是鼓吹人们放弃所有的安全感,仅仅是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就足以让人们在某些方面获得巨大的进步和不一样的感受了。
了解安全感这个定义的意义更在于整个现代社会的分工协作其实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而信任本身就代表了合作的双方各自让渡了一部分自己的安全感给对方,比如乘客乘坐飞机,那乘客让渡的安全感就是相信航空公司能够安全飞行,比如人们把钱存在银行,让渡的安全感就是相信银行可以信守承诺,随时取款;朋友交往之间也需要让渡彼此的安全感,而且随着交往的加深,所让渡安全感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的扩展。因此,没有安全感的人是不具备做商业伙伴和做朋友资格的,因为这种人不会相信任何人。
挣扎着放弃一部分安全感,不要被困在这永恒的当下吧。在给大家看一个被困在永恒的当下的例子吧,美国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的《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為女服務生》这本书中谈到了一个女服务生,赚着45美元的日薪(看似挺高),却住在40美元一天的汽车旅馆里,也就是说,除去住宿的费用,她每天只剩下5美元度日,一个无比拮据的财政局面。当被问及为何不搬到更便宜的普通公寓房里居住时,她的回答令人目瞪口呆,租公寓房通常需要一次性缴纳一笔几百元的押金和租金,而她没有这笔钱。看到了吧,这就叫被困在永恒的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不是别的,而是认知上的,因此升级大脑中的概念,到底值不值呢?
5.我们生活的根基——“活在未来”。什么叫活在未来,李笑来给出的简单公式如下: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照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把上面的七个步骤抄袭下来,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这就是关于活在未来最简洁有力的描述,一分不可增,一分不可减。每个人都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来回顾一下曾经的自己,是否现在正在发生的或者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是自己有过预测的,并且按照这个未来的方向和结果来践行的,如果从来没有,那说明你没有一丁点活在未来过,如果只是一个模糊的预测和不太确定的指导思想,那也就说明你只不过活在了一个模糊的未来。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思考未来的人,就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并且常做出类似饮鸩止渴的事情来。当然,这里所说的预测未来,并不是预测哪只股票会翻倍,哪里的地产会增值。而是按照自然的逻辑和事实加以推理,得到一个未来有较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比如前面提到的,人类的认知水平是呈现幂律分布的,也就是说最终能够突破个体认知极限的人是极少数的,但是这极少数的人就能作出改变世界的事情,也能为自身积累天量的财富,按照这个预测,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竭尽全力去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呢,即使成为不了极少数的人,那成为top10%也将会有极大的收获的。比如编程将会和英语一样成为未来人才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那我们是否无论如何也要挣扎着让自己掌握这个技能呢?比如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会写作所带来的收益将远远大于以前的时代,那我们是否无论怎样也要每天写点东西发到网上呢,然后静静等待这些作品自己生根发芽?
了解这些概念后,你可能会发现曾经的自己是如此的混沌懵懂,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给自己一个未来。
后面还有很多概念需要升级和打磨,比如资本的概念和遇到贵人的正确方法等等,每一个概念都不是看一遍就能学会的,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想明白的,知道一个概念和这个概念在自己身上发挥作用,就是没有那么水到渠成,甚至可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其实这些概念不升级,也没什么,不同的个体本来就有权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一辈子也就是那样存在着,但是一旦有朝一日体会到一个概念在自己身上产生效应之后,就再也不想回到原先那懵懂的状态了。
恩,就是有些人挣扎着想要活的更明白一些。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