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午 2017.10.12 星期四
我不止一个朋友说过,下雨天,就应该躲在被窝里,等待一份热腾腾的外卖。我也不喜欢下雨天,衣服不会干,鞋袜不会干,就连好心情也像注了水……
直到我在下雨天遇见了南京。
我和金毛一早从杭州到南京,到时差不多十点。出地铁站我们直奔老门东,早上赶动车两个人都没吃早饭,还淋了雨,我苦兮兮地死贴在车皮上把自己烤干,列车快到南京南那会儿两个人一拍即合——啥也不管了先去吃,再没有点儿食物的安慰就太落魄了。吃就是这次任性旅行的主题,而说走就走的缘起,只是金毛在前一天晚上刷到了南京美食的微博。
老门东是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有点像杭州的御街,青砖黛瓦,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外壳。或许是因为下雨天+工作日,那天的老门东安静的很,静到只有雨水滴落的声音,恍惚中有种人迹罕至的错觉。两个人撑伞漫步其中,竟也有些意境,而南京端庄持重的气韵,也不只现于老门东。这里街道划得分明,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目的地。
小郑酥烧饼和蒋有记只隔了一两个门店,我俩买了几个烧饼就钻进了蒋有记,这家清真老店店面不大,进来时里面坐了三两个客人,虽不多却也没断过。蒋有记的牛肉锅贴名声在外,属于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系列,我们一人点了一份,再各加牛肉汤和素鸡面。小郑酥烧饼才偷偷咬下了一口,鲜肉香气还在嘴里蔓延,牛肉锅贴和其余两个就陆续端上来了,锅贴金灿灿的乖巧地排列着,入眼顿时食欲大增。
趁热啊趁热,这锅贴虽然长了个饺子样儿,但口感和饺子真是大不相同,金黄外壳酥脆,紧随其后是包裹在里面充实饱满的牛肉馅料。肉多且不腻,带肉汁,几者互相配合,在口腔内奏响了味道的交响曲……香…甜…咸……若是再蘸一点醋…………嗯~绝配!摆在我面前的还有满满一大碗牛肉汤,据说牛肉锅贴和牛肉汤双剑合璧,号称秦淮八绝之一。果然嚼一口锅贴就着牛肉汤,舌尖缠绕着酸甜咸鲜香。牛肉汤浓淡适中,有薄片牛肉卧在汤底,微微烫,最适合这种潮湿的天气,没过多久我已浑身暖和起来。
在南方待了有几年,与北方的粗犷不同,南方城市更加纤细,不仅因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也有历史文化沿革的因素在其中。南京曾是“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的六朝古都,无论是盛世繁华还是凄惨苦痛,它都经历过。成熟如百年台城城墙砖缝中探出的嫩苗和一颗颗梧桐树纵横曲折的纹理一般,在它体内扎根、生长并由时间篆刻出硬朗的轮廓。我虽然也没去过几个城市,但每座城市确有其独立的性格。如果说被互联网+支配着的杭州是一个蓬勃的少年,那么看起来不太先进的南京就像一个沉吟着“宁静致远”的稳重前辈,老旧但不颓唐,淡然而富有生气。
“亭亭南轩外,贞干修且直。”梧桐作为这样一个城市的名片,再合适不过。在去鸡鸣寺的北京东路上,梧桐树树干高大粗壮,叶子蔽日繁茂,恰逢初秋,颜色变成肆意的红,有的飘落在地,似手掌大小,表面覆满莹润的水珠。
“江南暮夏,雨水甚少,南京新栽的梧桐树要多多浇水,美龄小姐昨天还在问呢。”(《建军大业》)
蒋介石为宋美龄在南京栽满法国梧桐,不过是戏说罢了,但着实给南京的街道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古城与佳人……在我脑海中织出一番婀娜景象,方才擦身而过那位姑娘,手中精心拾起的梧桐叶,便不知是标本还是信物了。而美龄与南京的故事又岂止这一桩?
傍晚雨差不多停了,我们也由湖南路走进了狮子桥步行街,来瞧一瞧南京大牌档,尝一尝民国美龄粥。坊间传说宋美龄茶饭不思,吃了一碗粥却胃口大开,后来其做法流入民间,取名美龄粥。我们算是慕名而来,同时收获了不少意外之喜。
伙计迎我们进了大牌档……身旁是做旧的漆黑木制桌椅板凳,其间穿梭着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小帽的堂倌儿,抬头可见朦胧的橘红灯幌和楹联,再深处传来老式留声机播放的戏曲调子……这里仿佛与一门之外的世界隔绝,让人宛如置身于旧时的酒肆茶楼,不免带上了穿越的真情实感。
“xx号桌,双喜临门!”堂倌儿手巾“啪啦”的一甩,几个伙计齐喝到:“请上座!”声音铿锵有力,满堂皆惊。(两个客人时这么喊,三个客人就喊三羊开泰,以此类推~)
……
我和金毛在等餐的时候忍不住diss,怎么我们进来的时候没那么大阵仗?我们俩前前后后、仔仔细细点了十一道菜,等的时候喝两口淡茶,倒也解渴。菜上的很快,不多时就摆满了一桌子,弄得我俩像微服私访还偷摸吃满汉全席的公主。
十一道菜冷热交替,甜咸搭配,荤素结合。
美龄粥。美龄粥里应该是有几种米,一并熬成了奶白色的糊状,不和平常粥汤汤水水的一样,它是粘稠的。呡一大口,米和山药块在齿间十分软绵,散发着清甜,那种感觉……似乎能听见一颗米粒从变软,到开花儿,最终融化的声音,而且那所有飘散出来的米香味儿都汇聚到这一刻了……还想要再来一碗。后来查证了才知道,它熬制的过程中要加入豆浆,粳米糯米更是要小火慢熬直到化开,怪不得有如此浓香。
桂花拉糕。四块桂花拉糕犹如淡黄凝脂伏在一片粽叶上,用筷子轻轻挑起送入口中,牙齿割下一块儿缓缓咀嚼,弹而不粘,清香四溢。它的甜味大多来源于表面抹的一层糖桂花……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词——软玉温香。其长方形状、细腻外表、糯滑口感……非软玉不足以形容。古人说“食色,性也”,大抵是因为它二者时而通融吧?
秦淮八绝单吃到其一,有梧桐的街道没走过几条,不下雨的老门东一定很热闹……我还没看到全部的南京,不能再多说什么了,即使只是它的一小部分,也足够我迷恋。
下雨天喜欢上的东西恐怕会更持久,那种心底的温热,穿透湿寒的层层裹挟,从缝隙中喷涌而出,独特而强烈。
我就是这样在下雨天,喜欢上了南京。
附午饭&晚饭清单(二人份)
午饭:(老门东)
蒋有记牛肉锅贴,牛肉汤,素鸡面
小郑酥烧饼(鲜肉馅等)
晚饭:(南京大牌档)
薄饼牛肉松 冰镇酒酿
清炖狮子头 麻辣鸭血
金牌蜜汁藕 古法糖芋苗
老牌阳春面 民国美龄粥
淮扬千层油糕 蟹黄汤包 桂花拉糕
(别问我两个人怎么吃那么多)
多余的话:
七日食本想凑够7篇,但是在第三篇之后竟然停了半年多。不是我自三月之后再没有吃到过撞击灵魂的食物,而是囿于我的见识和对生活的感悟,无法再写出食物与人之间新的可供思考的关系。
我不是美食博主,难以致力于对做法用料的攻略编排。我只是长了一张不挑食的嘴,而且我相信食物在生活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我想把它们吃出来,再记录下来。
找寻是无始无终的,至少这次我明白了,好的东西不会无缘无故飞到你面前,除了选择漫长的等待,还有更好的做法,就是即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