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
孔融、嵇康(竹林七贤)、山涛、王羲之、谢安、陶渊明……
魏晋风度:
关注广袤宇宙,追寻诗意人生,回归精神家园。
263年夏日,洛阳马市刑场,三千太学生上书免除死刑,高山仰止的文化符号。嵇康,魏晋风度。
《广陵散》,魏晋时期大名士嵇康。肃肃如松下风,醉酒时若玉山之将崩,寄情于山水之间。
云台山,嵇康常来此抚琴长啸。阮籍、山涛、刘伶、王戎等七人竹林七贤,共同爱好是饮酒。
一日之间名士减半。
名士阶层故意躲避乱世和政治风险。
荣启期,春秋时期,崇尚玄学和清谈。
士,,,文化,军事,政治,社会责任感,有毅力和抱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未能得事的心境。
儒士,汉武帝后,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东汉末期,清议兴起。建安七子,孔融,认为曹操倒行逆施进行批评。208年孔融被满门抄斩。
玄学+清谈。曹氏?司马氏?
钟会,钟繇之子,折服于嵇康。嵇康不与司马氏合作。嵇康,打铁高手,钟会来会,想结交嵇康,旁若无人,沉默良久,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兔起鹘落。
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司马懿,招安天下名士。阮籍,山涛,等入职,只剩下嵇康打铁弹琴。《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261年,山涛升迁,空出职位让嵇康接位。
嵇康《与山 绝》 ,并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因吕安兄弟吵架,嵇康调停、与吕安一并处死。嵇康的死是政治问题,死后葬在安徽石弓山。
向秀,上任途中凭吊嵇康,写下《思旧赋》。
西晋末期,八达,缺乏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清谈误国,王衍为代表,被后赵石勒所杀。
316年,西晋灭亡。司马带人南下定都建康,改为东晋。
王右军在竹扇上题字,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的玄学名士代表,培养了艺术的心灵。
曲水流觞。《兰亭集序》,王羲之,东晋宰相谢安,力挽狂澜打败前秦,是为风流宰相。
东晋,名教与自然和谐融合,东晋名士陶渊明《桃花源》,归隐生活。解决了生死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
嵇康死前,一是《家诫》,二是把孩子托付给山涛,嵇绍晋朝忠臣。行刑时候洛阳城万人空巷,弹奏《广陵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