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忙于官司的事,就在官司这事上去做学问。这才是真正的格物。比如在审案时,不能因为对方的应答无礼就发怒;不能因为对方的言语圆滑就喜悦;不能因为厌恶有人嘱托,就有意整治他;也不能因为他的请求,就无原则地听从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繁忙,就随意乱断;也不能因为旁人诋毁和陷害,就屈从别人而处理他。这种种表现,都只是私的表现。
这样的实修,练就的应该是一颗如如不动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说的就是这种状态吧。读这段话,首先想到的是德兰修女的那段祈祷词,我在之前的作业里面引用过一段德兰姆姆和她的修女们每天念诵的祈祷文:
噢!耶稣,请解除我----被爱的向往,被夸奖的向往,被尊崇的向往,被赞美的向往,被喜欢的向往,被请益的向往,被赞同的向往,被欢迎的向往。
被羞辱的恐惧,被蔑视的恐惧,被责难的恐惧,被毁谤的恐惧,被遗忘的恐惧,被冤枉的恐惧,被讪笑的恐惧,被怀疑的恐惧。
看看这两个圣人的思想是何其相似。
问:“近来用功,亦颇觉妄念不生,但腔子里黑窣窣的,不知如何打得光明?”先生曰:“初下乎用功,如何腔子里便得光明?譬如奔流浊水,才在缸里,初然虽定,也只是昏浊的。须俟澄定既久,自然渣滓尽去,复得清来。汝只要在良知上用功。良知存久,黑窣窣自能光明矣。今便要责效,却是助长,不成功夫。”
对这样的阶段,曾听过印度有这样一个比喻:印度人把牛粪粘在墙壁上,用来烧火等等生活用途。牛粪在墙壁上风干,形成一个个圆饼,干燥的牛粪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味道。当我们想清洗一下墙壁,泼上水洗刷,马上臭气熏天,墙壁是更干净了,但看上去却更脏了,这就是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清净的过程有可能更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