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其中,莫言、阿来都令人印象深刻。这期《读库》首篇是莫言的完整采访稿,还增加了很多内容。
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采访就从这里开始。东北乡的历史其实在莫言作品中早已被人们熟知:三不管地带,三年自然灾害,以及这里的女人和男人们。
莫言的童年记忆是饥饿,五六岁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喇喇草混麸皮捣碎吃,还不管饱。还有阶级出身,富裕中农是一切不公平对待的合理解释。也因此只能上完小学,成了全日制放牛娃,有了独立思考的时空。
除了这些特殊的历史背景外,还有家庭,标准的严父慈母,才有了对文字的积累,和对母性的感悟。一个半大孩子由于腿生疮动不得,就趴在墙上看报纸(过年时糊的)。父亲认可的休闲是看新华字典和医书。小脚母亲操持一大家十几口人的伙食和家务。
莫言说,最开始写小说是时髦,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后的创作是灵感,小时候积淀的故事都涌出来。生花妙笔可遇不可求,天时地利人和都要有。谢天谢地!
文学需要土壤,那什么样的土壤适合文学生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