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满足理论的应用
1、心理治疗——也许可以认为,基本需要的满足在实际治疗或改进的动力中起根本作用。
2、态度、兴趣、趣味、价值观
对这个问题的更深入的研究是可能的,最终必然包括对于道德、价值、伦理的讨论,当然,其范围必须超越礼仪、礼貌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目前的做法是将态度、趣味、兴趣甚至还有各种价值观看做是与当地文化相联系的学习的结果,似乎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决定因素,即仿佛它们完全是由机体外的任意环境力量所决定的。我们已经看出,内在的需要和满足机体需要的效果也在起作用
3、人格的分类
如果我们将基本的感情需要层次的满足看做是一个直线型的连续体,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进行人格分类的有用的工具。
假如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机体需要,那么在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上每个都能与任何其他人进行比较。这是正兴德或有机的原则,因为它一个单一的连续体来对完整的人进行分类,而不是根据大量的、互不相关的连续体来将人的哥哥部分或各个方面归类。
4、厌烦与兴趣
除去过分满足以外,究竟什么是烦恼?在这里,我们又可以发现尚未解决和觉察的问题。
5、愉快、高兴、满意、欢欣、狂喜
需要的满足在积极、健康情绪的产生中起了什么作用?情绪的研究者们太多地局限于研究挫折在感情上的效果
6、社会效果
我们提出的有待将来调查研究的论点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不仅改善了人的性格结构,而且改善了他作为国内和国际环境中的公民与周围的关系
7、挫折水平
也许看起来荒谬,但在一定意义上,需要的满足时需要的挫折的决定因素。这是因为甚至要到较低的优势需要满足之后,较高的需要才会出现在意识里。
从某种意义上看,在需要尚未出现,是所谓挫折的。一个勉强维持生存的恶人不会为生活中的高级事物而费心。
几何学的研、选举权、自己城市的好名声、尊重、价值等都不会成为给他焦虑的中心,他所关心的是更基本的物质。
只有当一定量的低级需要的满足使他自己开会达到一定程度,这样他才会在个人、社会和治理的更广阔范围内感受到挫折。
作为一种推论,我们可以认为,虽然绝大数人注定要希求他们自己还不具有的东西,为大众的更大的满足而工作还是有益的。这样,我们同时又学会不指望任何单一的社会改革,但又不会低估缓慢发展的现实。
假如人一定要感觉挫折或者焦虑,那么为战争的结束而焦虑,与担心感冒或挨饿相比,前者对社会更有好处。
明确地提高挫折的层次,不仅具有这个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意义,对于犯罪和羞耻心的层次,也可以说大约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