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按图索骥
【拼音】
àn tú suǒ jì
【释义】
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出处】
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七:“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所谓‘按图索骏’也。”
解释:伯乐《相马经》中有“高高的额头,大眼睛,马蹄像叠起来的酒曲”之类的话。他的儿子,拿着父亲写的《相马经》,来找好马。"出门看见一只大癞蛤蟆,告诉他的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跟你书上说的大致相同,但是就是四个蹄子不太像摞起来的酒曲块罢了!” 伯乐知道儿子太愚蠢,啼笑皆非地说:“这匹千里马喜欢跳跃,只是不能有用来拉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找千里马。
【近义词】
按部就班 顺腾摸瓜 亦步亦趋 照本宣科 刻舟求剑 胶柱鼓瑟
【反义词】
随机应变 不落窠臼 见机行事 瞎子摸鱼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按线索去找事物。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孙阳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书里图文并茂地描述千里马的体态特征,《相马经》里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额头丰满,眼睛大,闪闪发光,蹄子又大又端正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孙阳有个儿子,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孙阳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
他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出门看见一只大癞蛤蟆,高兴地捉回家来,他沾沾自喜地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与你的书上写的大致相同,高脑门、大眼睛,只是四个蹄子不太像摞起来的酒曲块罢了!”
伯乐看见与相马风马牛不相及的癞蛤蟆后,知道儿子太愚蠢,啼笑皆非地说:“这匹千里马喜欢跳跃,只是不能有用来拉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找千里马。
按图索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把书读死,完全按照书中所写行事,而是要实事求是的到实践中练习和检验。比喻机械的照搬书本知识,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造句举例】
如今市场千变万化,作为企业,如果只是按图索骥,创造不出新产品,咋能不亏损呢?
工具书中索引的作用,就在于能让人按图索骥,很快找到自己所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