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人做君子,君子有怎样的风格呢?
君子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易经·乾卦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刚健,四时运行,造化万物,从没有停歇的时候。君子当效仿天,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孔子的一生就是这样渡过的。他说:“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每隔十年就上一个人生境界。唐人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人生就象登山,一步一风景,一步一风云,不徊徘于岐路,不流连于所处,一路走去,生命的灿烂之花会一路盛开。
君子担当使命不辍。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说:“五十知天命。”孔子的使命是什么?他五十岁的时候出仕为官,志在恢复周礼,还天下一个太平。鲁国不能实现他的理想,他毅然决然,周游列国,以寻求机会。
他路过卫国的仪县,地方官求见,会谈之后,他对孔子的弟子们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一行在路上遇见一条河流,不知渡口所在,子路向两名种地人问路。恰好这是两个隐士,隐士劝子路,天下乌鸦一般黑,有哪个君王愿意给孔子机会呢?你不如跟随我们隐居吧!孔子听说后,怃然而叹:“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子路有一日回来太晚,城门己关闭,不得己在城门处宿了一夜。次日开门,守门人问子路去哪里。子路说:“去孔家。”守门人反问:“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那个孔子的家吗?”
面对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民生痛苦的乱局,孔子希望天下安宁,让人民安居乐业,并且矢志不渝,奋斗一生。孔子认为这是他的使命,铁肩担道义,草履踏春秋。对于君子而言,不可不知自己的使命,不可懈怠,不可颓废,不管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能失去定力和勇气。
君子周身洋溢着生命的快乐。
孔子日常生活中的快乐随处可见。《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宣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为什么这么快乐?历代儒者解释颇多,我个人的理解,孔子的快乐,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生活本来非常简单,但我们把太多的权力、金钱、地位、荣誉加于生活之上,就象孔子所言:“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患得患失,焦虑、烦恼、急躁各种心理疾病就出现了。
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的话是什么意思?庄子有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天造万物,对于人类的生活需求而言,本来就是足够的,但人类的欲望太多,就象甘地所言:“地球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但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因此,反省自己对自然界是否做到了真诚,也就是只取所需,不求所欲,当然怡然自得。
君子圆融通达。
孟子称赞孔子“圣之时者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是个圆融通达的人物,行止因时而定。但我们要问,孔子与时偕行,为什么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呢?因为他坚持原则,不会与时偕行谋利益,而是与时偕行求道义,因此,有行道的希望,仕可也,久可也;没有希望,止可也,速可也。所以,孔子匡地遇围,伐树于宋,厄于陈蔡,他并不徘徊,并不焦虑,可以弹琴而歌,可以口出大言“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风尘仆仆,赶至郑国门下,却与弟子失散,郑国人笑曰:“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闻之,笑曰:“形状,未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没有内心的光风霁月,其何以至此?
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何能“和而不同”?君子能以群体的视角来看待个人的生命,又能理解和尊重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而小人不一样,他只关心自己,看不见别人,更看不见群体,他对人是利用而不尊重。所以,他会强求别人与他一致,而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以求和也。
孔子说:“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用佛家的话来说,无我执。如此,就可以做到与人和顺而不强求一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