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王羲之对他的这副作品非常喜爱,把它收藏起来。在他死后,《兰亭序》就被一代一代往下传,传到了第七世孙。这个七世孙叫王法极,王法极出家为僧,法号智永。智永和尚圆寂之后,《兰亭序》真迹就由他的弟子辩才和尚继承了。这个辩才和尚是个书法大家,他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十分珍爱《兰亭序》真迹,平时就把它放在禅房里的大梁上。
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国家之余,也非常喜好书法,尤其偏爱王羲之的字。也通过各种方法,搜集了不少王羲之的真迹。但他就是搜不到《兰亭序》,为此寝食难安。于是他派大臣四处打探,终于有消息说,《兰亭序》真迹可能在辩才和尚手上。
太宗皇帝立刻下旨,召辩才和尚进京。辩才和尚进京之后,皇帝非常热情的款待他。过了三天,皇帝就委婉的问:“大师可知《兰亭序》现在何处啊?”辩才和尚回答说:“《兰亭序》曾经传到了我师父手上,师父在世时,我曾见过它。后来师父圆寂了,又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动荡和战乱,现在《兰亭序》哪去了,我也不知道。”怎么问都是这个结论:下落不明。没办法,皇帝只好把辩才和尚送回他的寺院去了。
太宗皇帝不甘心,继续派人打探。后来有确凿证据表明,王羲之《兰亭序》真迹确实在辩才和尚手上,于是立即召辩才和尚二进京城。这次皇帝就不客气了,恩威并重,软硬兼施,办法都想尽了。可辩才和尚油盐不进,无论怎么问,就是不知道。无奈,太宗皇帝只好把他放回去了。
一天,太宗皇帝召集几个心腹大臣商量对策,怎样才能把《兰亭序》从辩才和尚手上取过来。有大臣提议说这只能智取,派一个谋士,把《兰亭序》从辩才手中骗出来。这时站在一旁的尚书仆射,也就是宰相房玄龄向皇帝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叫萧翼,官居监察御史。房玄龄说:“萧翼这个人不但才华横溢,而且非常有才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能言善辩,此人一定能够帮助陛下把《兰亭序》给你取回来。皇帝一听,立刻召萧翼进宫。皇帝把它的意愿告诉萧翼。萧翼回答说:“陛下能不能将您手上王羲之真迹借给我几天,我得装扮成普通人,跟辩才和套近乎,建立朋友关系,消除他的防备之心。”于是皇帝把他手上几份王羲之真迹交给了萧翼。
第二天,萧翼就离开了京城。先奔山东,到了山东之后,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山东的书生,然后乘船走水路,直奔越州而来,也就是现今的浙江绍兴。到了越州一登岸,直奔辩才和尚寺院。到了寺院,不动声色,就在回廊上看壁画,一边观看壁画,一边察看辩才和尚的院子。看到辩才和尚要出门,他就朝辩才和尚院子靠近。辩才和尚透过门看到一少年,风流倜傥,主动出门就对萧翼打招呼说:“施主,你从何而来啊?”萧翼立刻躬身施礼道:“大师,我从北方而来,到此地专为采购蚕种,早就听说宝刹大名,所以前来瞻仰,有幸遇到大师,真是万幸啊!”两人随即攀谈起来,发现彼此聊得非常投机,于是辩才和尚就把萧翼领进他的禅房。到了禅房,谈了一会话,就开始下棋,那叫棋逢对手,然后又抚琴,发现知音难觅。从此,萧翼经常来到寺庙和辩才和尚交谈,两人喝酒赋诗,关系越来越密切。
一个多月之后。有一天,萧翼又来了,他说:“我祖上传了很多前辈的字画,我尤其喜欢王羲之的字,我家有好几幅王羲之的真迹,这次出门我特意把它带在身上。”这辩才和尚一听,十分感兴趣,就说:“能不能让我看看。”萧翼回答说:“当然可以。”辩才和尚打开一看,发现这几幅字画确定是王羲之的真迹,但不是绝品。辩才和尚说:“我的师父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孙,王法极。师父圆寂之后,《兰亭序》真迹就由我继承了。”萧翼立刻表示不相信他说的话,认为《兰亭序》真迹早就失传了。辩才和尚说道:“明天你来看看就知道真假了。”
第二天一大早,萧翼如约而至。辩才和尚立刻把《兰亭序》从梁上取下来。萧翼打开一看,经过仔细辨认,当他确认这是王羲之真迹之后,他就开始给这幅字挑毛病了。他说:“大师,这幅字有问题。你看,这个字有缺陷,那个字是败笔。”辩才和尚一听,大感疑惑,怎么《兰亭序》真迹还挑出毛病了。于是辩才和尚日夜钻研这幅字的真假,就没有把它放到梁上去了,而是放在禅房里案上,和前几天萧翼带来的王羲之真迹放在一起。
又过了几天,辩才和尚出门做客去了。萧翼趁机来到寺院,对辩才和尚弟子说:“我有一件衣服忘在禅房里了,现在要进去取,请你把门打开。”这弟子就把门打开,让萧翼进了禅房。萧翼进了禅房之后,把《兰亭序》和其他几幅王羲之的真迹一起拿走,直奔最近的驿站而来。到了驿站之后,立刻亮出身份,对驿站负责人说:“我是监察御史萧翼,把你们总督叫来。”这总督一到,萧翼立刻亮出皇帝的旨令,我奉皇帝之命来取《兰亭序》,现任务已完成。然后命他把辩才和尚叫来,我要跟大师道别。辩才和尚本来在别人家中做客,听说朝廷中有一位监察御史要见他,就感到很奇怪。他走进门一看,这不是在我禅房姓萧的书生吗,怎么成了监察御史了。这萧翼一看大师来了,就立刻躬身道:“对不起,大师。我监察御史萧翼,奉皇帝之命来取《兰亭序》,现任务已完成,我要回京复命。辩才和尚一听这话,当场就晕了过去,救了半天才醒过来。
唐太宗李世民自从得到了《兰亭序》,那是爱不释手啊,没事就把它拿出来观赏。因为后来出现了各种《兰亭序》摹本,从此,太宗皇帝就把真迹藏了起来,秘不示人。到了大唐王朝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的649年,唐太宗李世民身患重病,奄奄一息。在弥留之际,把太子李治叫到身边,对他说:“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李治连忙点头。后来李治遵从父皇遗愿,把《兰亭序》和他生前所钟爱的物品一起葬入了昭陵,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