巳二、明建立(分二科) 午一、簡外【世尊依彼作如是說:此初沙門廣說乃至第四沙門,於外沙門婆羅門教,空無所有。】 這是第二段明建立,前面辨種類,四種沙門都說完了。現在說建立這四種沙門的依據,根據什麼建立這四種沙門呢?這裏面有二段文,剛才念的是第一段。午二、顯內【若於是處,八支聖道安立可得,即於是處,有初沙門廣說乃至第四沙門。】 這是一段,我看這個文,應該把這兩段文調轉過來,應該先說,「若於是處八支聖道安立可得」:若是在這個廣大的地區,有人宣揚八支聖道就是三十七道品。「即於是處有初沙門廣說乃至第四沙門」:在這個地方是有了三十七道品的宣揚,那麼聽聞的人就是隨順學習,就會有初沙門,就是勝道沙門、說道沙門、活道沙門,廣說乃至第四壞道沙門,就會有這個事情。 「世尊依彼作如是說」:我們的佛陀就根據彼八正道,八支聖道,「作如是說」:就是會這樣說,說什麼呢?「此是初沙門」勝道沙門、此是說道沙門、此是活道沙門,「廣說乃至」到「第四沙門」是壞道沙門。「於外沙門婆羅門教,空無所有」:在佛法以外的沙門裏面,在印度、佛在世的當時就是婆羅門教,那裏邊他們沒有,沒有八正道,所以也沒有這四種沙門。卯二、婆羅門(分三科) 辰一、標【第二婆羅門,復有三種。】 這個前面一段是解釋這個沙門,解釋完了,現在這下面是第二段,解釋這個婆羅門,分三科,第一科是標。「第二婆羅門,復有三種」,有三種婆羅門。這是標,下面第二科是列出來三種婆羅門的名稱,那三種呢?辰二、列【一、種姓婆羅門。二名想婆羅門。三、正行婆羅門。】 有這三種婆羅門,這是列,下面第三科解釋;解釋分三科,第一科種性婆羅門。辰三、釋(分三科) 巳一、種性婆羅門【種性婆羅門者:謂若生在婆羅門家,從母產門之所生出,父母圓備,名婆羅門。】 「種性婆羅門者,謂若生在婆羅門家」:說這個人他不是生在剎帝利家,不是生在一個大富翁的家裏頭,他是生在婆羅門的這個家、這個種族裏面;「從母產門之所生出,父母圓備」:有父親、有母親,這個人就叫做種性婆羅門,因為在這個族性裏面生的,所以叫做種性婆羅門。巳二、名想婆羅門【名想婆羅門者:謂諸世間,由想等想,假立言說,名婆羅門。】 第二科是名想婆羅門。「謂諸世間」上的這個人,他不是婆羅門的族性,他是其他種性的人;但是,「由想等想」:就給他假立一個名字叫做婆羅門,原來這個人是剎帝利種族,但是他就立一個名字,他就說他是婆羅門,這一種婆羅門。看這個《披尋記》。《披尋記》九八八頁:《由想等想假立言說者:構了想是想相,了取彼彼生類種性等相差別,是名等想。由此為先施設言說,此是婆羅門。依此建立名想婆羅門。》 「由想等想假立言說者:構了想是想相,了取彼彼生類種性等相差別,是名等想」:由想等想,這個想和等想怎麼講呢?「構了想是想相」:這個「構」,就是交接的意思。譬如說我們的心,和所緣境界,和所了別的境界相接觸了,我們的明了性的心和所緣的境界相接觸了;這個時候,我們的心就把這個所緣的境界顯現在你的心裏面。「了」是明了,明了了所緣境的相貌,也就是所緣境的相貌顯現在你的心裏面,這時候就叫做想;這時候叫想,實在還沒有多的分別,就是總想,這是總說的。 下面第二句,「了取彼彼生類種性等相差別,是名等想」:這個「等」就是各式各樣的;這個「等」這個字不當平等講,當各式各樣的差別叫做「等」。「了取彼彼生類」:你的內心和外邊的境界一接觸的時候,初開始的時候沒有很多分別,也是有個明了性,可是第一剎那過去了,第二剎那、第三剎那你的心就分別心很多了,所以「了取彼彼生類」。這個「取」,就是把它拿過來;現在不是說手,而是說你的心,你心接觸了各式各樣的境界,各式各樣的境界在你心裏面現出來,就叫做「取」。也就是你這個明了性,你明了這個各式各樣的生類種性等相差別;這個是做生意的人、這個人是建築師、這個人是個律師、這是婆羅門,就是各式各樣的分別,分別這個人,這個人的眼睛是這樣子,眼耳鼻舌身意各式各樣的,這樣分別。「取彼彼生類」:這個「生」,就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這個胎生裏面有各式各樣的人,叫生類,種性等的不同的差別相。這個時候「是名等想」:這個等想就是各式各樣的差別想叫等想,也就是內心裏面有種種分別了。 這個第一個想,就是概略地明了一下而已,沒有作種種分別的時候叫做想;作種種分別的時候就叫做等想,「是名等想」。 「由此為先施設言說」:由想和等想去觀察思惟,然後,「施設言說」,就是安立了種種的名字,這個人叫佛護、這個人叫法友、這是張三、這個是李四,安立種種的名字。這個言說,就是名字。有了名字你才能會說話,沒有名字你不能說話。所以假立言說,就是假方便的、不是真實的,這叫假立,立出來種種的名字。給這個人立一個名字叫做婆羅門,這個人原來不是婆羅門,但是給他立個名字就叫做婆羅門,他歡喜用這個名字,那麼這叫做名想婆羅門。名想婆羅門是這樣意思。巳三、正行婆羅門(分二科) 午一、釋【正行婆羅門者:謂所作事決定究竟,已能驅擯惡不善法。】 這是第三種正行婆羅門,分兩科,第一科是釋,什麼叫做正行婆羅門呢?「謂所作事決定究竟已能驅擯惡不善法」。婆羅門翻到中國話,翻個淨行。清淨的淨,行住坐臥的行,就是品行的行。說這個人有清淨的德行,這叫做正行婆羅門。 「謂所作事」:說是這個人他計劃我要作這件事情。「決定究竟」:那就不會中間又不作了,不會的。他能決定把這件事作到究竟圓滿,他的意願非常得強。「已能驅擯惡不善法」:這個婆羅門翻個淨行,就是能夠滅除去一切污染。那麼這個人原來有這樣的願望,而現在,事實上也的確是做到了,「驅擯」:就是滅除去、驅除了很多的身口意上的罪過的事情,都把它清除了,使令自己的內心清淨,這就叫做正行婆羅門。午二、證【如說:當知婆羅門,更無有所作;所作事已辦,是謂婆羅門。】 第二科是證。「如說當知婆羅門,更無有所作,所作事已辦,是謂婆羅門」:就像經上這樣說:「當知婆羅門,更無有所作」,他再不作一切惡事了;他就作善事,而決定不作惡。他有這樣的願,而且也這樣作了、作成功了。「所作事已辦」:他發願要作這樣的事情,已經成功了。「是謂婆羅門」:這就是正行婆羅門。這是解釋婆羅門,分這麼多的不同。(20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