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家里有没有同款孩子。
在家里皮的像猴子,上窜下跳,到处都是他留下的“战场”,小嘴叭叭的,说个不停,时时有奇妙的想法,搞怪、搞笑样样都行。到了外面,秒变小老鼠,羞涩,胆小,甚至低眉顺眼,说话也不响亮了,有想法也不会表达了。
开学不久后,我和孩子的班主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班主任对孩子总体是肯定的,说孩子很自律,表现很好,听了之后,我觉得挺高兴,看来孩子还是比较适应学校生活。之后老师说就是有些内向,胆小,不太表达自己的想法。听了这个评价我当时有点蒙,这说的是我的孩子吗?和在家的样子大相径庭啊。
之后我留意了孩子表现,发现孩子一进校门的就变得特别的规矩,丝毫不敢有半点调皮的样子。老师经常会在班级群里发一些孩子在校的视频、照片,从照片里我可以看到孩子在拍照时甚至会流露出怯生生的样子,不同于有些孩子的神采飞扬。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也查阅了一些文章和资料,觉得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不同,
心理状态不同
在学校里,孩子的生活是由一系列规范所引领的,如:上课、下课、活动等都有固定的时间,坐姿、行为、队列都有固定的要求,孩子感受到的是规范化、集体化的生活,任何人都不允许例外。
孩子刚入学,一切都和之前不同,学校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在上小学之前,我们总会对她说,“等上小学了你就不能这样了......”“你就要是个小学生了,是大孩子了,应该......”这些话可能会使她对小学生活有些许畏惧。
而在家里,孩子是较为自由的,没有处于群体化的环境中的集体行动的引领。两种不同的环境,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表现。
2
对学校规则和老师的敬畏,
想要表现的完美
学校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老师会通过许多小妙招来激发孩子的规则意识,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被公开表扬,希望自己有完美的表现。女儿经常会问我这样的问题,“妈妈,如果我得到了什么什么奖励,你会为我骄傲吗?”“妈妈,如果我有什么样的成绩,你会开心吗?”之前,我总会回答:“是的,妈妈会骄傲。”
后来我发现,孩子的弦似乎绷得有些紧了。写字的时候,明明已经写的不错了,但还是要不停的改,想要写得特别好看,总改不满意是就会崩溃哭泣。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是不是无意中对孩子的要求严格了,孩子非常想要取得好的成绩来让妈妈为自己骄傲,使得孩子过分地想要表现好,给自己定了过高的要求,以至于时时处处都小心翼翼,生怕哪里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得不到老师的奖励。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和孩子说,妈妈爱你是因为你是妈妈的宝贝,而不是因为你是不是优秀,不管你是听话的还是调皮的、是第一名还是最后一名,无论你是什么样,妈妈都是爱你的。
女儿听了之后,我能感觉到孩子稍稍轻松了一些,好像卸下了一些包袱。
事实上,我对孩子的成绩,心态上还是比较佛系的。我并没有强烈地期待孩子必须要多久优秀,我觉得只要尽力就好。但是可能骨子里好强的性格作祟,总是不自觉地表露出应该做的更好的言辞。
既然孩子自己是好强的,那么也无需过多地去要求,松弛一些,会更好。
3
充满安全感,
内心才更坚定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爸爸和 2 岁孩子赌气,把孩子独自留在马路中央,险遭货车碾压?应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每次看到这样的事,我总是觉得特别的揪心,但是揪心之余又想到,类似的事情似乎不少父母都做过,包括我自己。
昨天接女儿放学回家的路上,女儿和我聊天,她说:“妈妈,我跟你说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听完,在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我认为可怕的事,比如:事故、意外。我问:“是什么事啊?”“我们班**同学说,他妈妈对他说,如果他再表现不好,就不要他了。”我当时特别震惊,原来这就是孩子心目中特别可怕的事,父母在气头上无心的言语和行为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了莫大的恐惧。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比爸爸妈妈不要自己更加令人恐惧和无助了。
我马上跟女儿解释:“哪有妈妈会不要自己孩子的,他的妈妈只是想让他变好而已。”
我们当然不会真的不要孩子,但是这样的“管教”和“制服”孩子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很残忍的。
人类哺育幼崽的过程,应该是自然界中最为艰难的了,因为人类幼崽的成长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很多哺乳动物的幼崽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独立行走,然后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会捕食和独立生活。而人类幼崽从出生到能够行走要经过至少一年时间,到学会生存,更是需要十几二十年之久。
在这之前,他们是需要照顾和呵护的,父母作为抚养和照顾他们的人,是他们最为依赖的,很多时候,父母的态度对孩子而言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特别是被抛弃。
“你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要你了”,这句话对孩子来说是安全感的崩塌。
有时,我们虽然没有说类似的话,但是却在行为上让孩子有被抛弃感。比如:为了惩罚孩子,让他知道自己错了,把孩子关进卫生间或门外。
抑或是在特别累和心情不好时,熊孩子在淘气,压抑的情绪倾斜而下,一股脑的倒在孩子身上。
上述行为我自己也都有过,反思起来内心十分懊悔。
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总是喜怒无常,孩子不知道自己做事情会得到父母什么样的反应,就会缺乏安全感。
你的累和委屈,千万不要发泄在孩子身上,父母对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当,一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会是自信的、独立的、神采飞扬的。
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说过:“对于家庭来讲,什么都能延误,唯有孩子的教育不能延误”
没有人能做完美的父母,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与孩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