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本书认真呈现了人与花园之间更加深情、更亲密的关系。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三位著名的风景建筑学家,从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开始讲解,如水、阳光、生命、地形、空间、气候、借景……通过简朴细腻的布景设计草图及实景照片,详细介绍世界20多处伟大的园林奇观、它们的故事和历史、构造、建筑美学及地理常识,涵盖中国的颐和园、圆明园、苏州园林,巴厘岛、桂离宫和龙安寺、沙拉马尔园、西辛赫斯特、兰特庄园等……可以说是景观设计师、园林设计师、园艺家、园林爱好者珍贵的园林读本。
不管我们觉得多么壮丽动人,大自然的某些地方却还不是园林本身;只有通过我们的行动加以塑造并与我们的梦想融为一体,它们才能够成为园林。
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一位不知名的日本宫廷贵族定下了园林艺术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集录成书,也就是今 天我们看到的《作庭记》。他的建议非常简单:开始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地与水的布局,研究过往大师的杰作,回想记忆中的美景,然后,在选定的地方让记忆标记,把最感动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构建之中。
书中的园林案例,把各个历史时期的园林的美都细细呈现了出来。
比如布局与构图的精巧,从整体上遵循着一定的章法和原则,比如颐和园,各个景观彼此分明,却又仔细地串在一起,景观设计既有儒家的精确排列,又有自然的规律,最喜欢颐和园的借景,站在万寿山的最高点,西边远处的玉峰塔剪影在那里摆着,让人觉得颐和园的园景范围变得好大。
还有植物配置的丰富与和谐,英国世界级花园西辛赫斯特,一年四季花香不断。植物、颜色、花香随季节变换的节奏来归类。形状、质地和色彩并置在一起,达到一种风景如画的效果。
还有以简朴、庄严、纯净著称的桂离宫,将宇宙浓缩在几英尺之中的龙安寺,“地上的天堂”阿尔罕布拉宫……圆明园那曾经的仙境式的美景……这些园林很多都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走进园林体验一番,除了欣赏风景,记着要认真领略那里的自然的美和人类的创意,倾听历史带给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