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我未免有点心浮气躁,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呼啸着、疾驰而过的每一辆车,都似乎在为过年做着一些最后的准备。小区里的小学校已经放假,不再有人潮汹涌的景象,连接南门和俱乐部的主干道一反常态的有点冷清,我疑惑着,放假了又是阳光照耀的明媚天气,怎么没有小孩子出来玩耍呢,我的小女儿告诉我,小孩子要么去旅游要么都去上课外辅导班了,我才恍然大悟。又联想起最近晚上从健身房下楼时会有一些学生从更高一层上完课下来,走向一个个守在门外焦急张望的家长。在朦胧的灯光下,寒冷的夜晚,我还不禁在心里慨叹,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众多父母在忙完一天工作后还要拖着劳累的步伐守候在培训班的门口,仿佛是在守候着一份希望……可,在我看来,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怎么知道守候的不是一个未知的未来呢。尤其,前不久,我看了《翻转式学习》。这本书的作者让人把视野放的更大,直接站在了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虽然作者是美国人,也是以美国教育为例来研究教育,但,目前中国的教育其实也是借鉴了很多西方的做法。
要求所有孩子都去学习同样的东西,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就像是一个大的工厂来生产一批批相同的产品。把人作为产品,本来就模糊了人的本质,模糊了人的思想性,从而塑造出一批没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个体。我们以为孩子沿袭上学、考试,上大学、就业,从而很稳定的过完一生就是幸福了。想想这样的道路就有点可怕。然而,大的环境就是这样,仿佛大家都这样,自己心里才会安然一些。由此出现了越来越卷的状况。教育的矛盾虽然已经很突出,但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
相比起其他家长,我算是很心大的人了,追求孩子自然成长,觉得成长的过程主要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要有乐观的心态和不惧困难的勇气以及豁达的心胸和向上的劲头。
有时候,在分数面前我也会焦虑,但静下来,还是告诉自己放宽心。
再想想自己,回首四十几年的生活,渐渐相信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面临越活越孤独的状况,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和世界观,各不相同,谁也走不进谁的内心,进入不了别人的世界。最好的相处就是独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