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不喜欢被束缚渴望自由,所以毅然决然的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学 ,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可是很多年过去,对于大学印象最深的却是独自离家的那种忐忑不安和每次二十多小时硬座火车的辛苦。
而现在大多数人又在追求财务自由,希望自己能不用为了钱去做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明白成年人的世界总是会又很多的无奈,如果没有经济自由,时间自由不过是一种虚浮的假象。
可是经济自由没有标准,它取决于一个人对物质舒适的感觉边界,这个边界又依赖于精神的丰满程度,越是缺乏安全感,精神空虚的人越是会追求名利。
那么什么样的才是自由呢?之前看到一个很豁达的说法,我觉得很好,分享给大家。
当琐事缠身时,一件件去理清完成,不起对闲适的渴盼。当无事可做时,享受身心的静止,不会在头脑中生出计划和对忙碌的渴求。
住五十平方米的房子时,满足于小空间的舒适,而不向往辽阔。住二百平方米时,能珍惜所得,而不贪图更多。
晴天,享受阳光照耀;雨天,感受温润的诗意;喝到一杯好茶,享受口齿留香的当下,而不生起贪恋下一口的心。
需要赚钱时,不穿着情怀的外衣;追求情怀时,尽量少计较得失。
深切地知晓,人生每一种情境都不会永恒,坦坦荡荡,知行合一,是心无挂碍的前提,是自由可生长的土壤,也是通往自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