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几乎可以肯定你今天已经花了至少十来分钟来阅读了,但你自己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如果你每天都能在网读上个三五篇文章,例如新闻、公众号、知乎等等,那说明你每天的阅读时间至少在20分钟以上。
成功人士几乎都是阅读狂人,比如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莫不如此。但像我们这种普通人,也有很大一部分想要读的更多而不得法,终日混迹在新闻 APP,知乎,微信等等这些浮躁短文中。本篇文章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做到每天阅读20分钟,注意这里的阅读不是指用划划手机看看新闻,刷刷公众号读几篇短文,而是回归阅读本质——读书。
如何安排阅读时间
如果我告诉你,每天要单独划分连续的两小时来做严肃阅读,可能你心里会骂一句这特么的哪儿有空?不用上班吗?回家不用做家务吗?不用带孩子吗?说得对,所以我们不能这么搞,但要做到每天读个20分钟,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抽出这点儿时间的。睡觉前、通勤中、晚饭后,都是可以随时抽出 20 分钟的。假如20 分钟我们能看 20 页书(数学书除外。。。),那每天就是 20 页的书。不要小看这20页,如果每天读 20页,一个月是多少?如果算不出来的话,你这智商也憋学别人瞅文章了。答案显而易见——600 页左右。600 页什么概念?随手拿起我手边的一本书《白夜行》精装版,这本书是 538 页。也就是说,每天20分钟,一个月你可以读一本长篇名著。下面来探讨一下如何做到每天 20 分钟的阅读。
第一步是拿到一本书,拆分目标。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书本内容决定每天读多少页。之所以不以 20 分钟这个严格的时间来安排,是因为我们读书不可能掐着秒表,一是会分心,二是读到酣处停下来也挺不尽兴。总结下来就是给个大致的安排,允许有一定浮动,但总体要达到自己所定的目标。第二步就是。。。没有第二步了。安排阅读时间已经做完了,操作就是如此简单粗暴,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做到。
读一些厚且严肃的书
我本身比较喜欢历史类读物,之前读的历史类书籍都比较通俗。前几年读得多了就想读一些更严肃的历史类书籍,上网找了找,很多人推荐吕思勉先生所著的《中国通史》。马上上网下单,收到书之后第一反应是挺厚,随意翻阅了一下,发现这本书果真非常严肃,文字有种半文不白的感觉,且信息密度极大。但因为一是买了书不读挺浪费,二是这本书评价如此之高,没读过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历史。我想知道如何读一本如此庞大严肃的书(起码对当时的我来讲这本书真的是庞大+严肃)。实际上这段经历也是促使我写出本篇文章的原因。
我知道自己不可能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所以我决定来慢慢读细细品而不是尽快读完且理解所有的内容。我买的版本总页数大概是 460 多页,计算了一下,460 / 30 ≈ 15。然后我决定每天读15 页,鉴于文章语言不是特别通俗,20 分钟读 15 页正好也差不多是我的速度。同时读 15 页书,从感受上来讲也不像听起来将近 500 页的大部头那么可怕,最终我当然顺利的在一个月读完了这本严肃的、历史类、入门书。
读一本厚且严肃的书,关键在于将之分解为更容易理解和阅读的小部头。当然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在本身就比较短小且不那么严肃的书。每天 20 分钟+坚持,每个人都会成为读书达人的。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使用这种方法让我每天的阅读时间远远超过了 20 分钟。今天把我的经验分享出来,供君参考。
其他的建议
没了,等你做到上述之后,咱们再来细聊关于读书的其他知识,我计划将来出一个读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