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的冲突再次升级,乌军出现在了安东尼夫斯基大桥附近,筑起了坚固的防御阵地。这次战役对于乌俄双方的战局来说至关重要,乌军能否守住这个战略要地,将会对乌俄冲突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最新的战报显示,乌军在7月中旬通过小艇成功调派了两支部队到达了安东尼夫斯基大桥附近。与预期不同的是,俄军并没有进行反突击作战,而是选择放弃了奥列斯基附近别墅区的防线。随后,俄军在乌军阵地周围部署了未知数量的部队,并通过炮火和自杀式无人机对乌军进行持续的攻击,同时对乌军阵地展开了炮火打击。
据乌克兰赫尔松州政府报告,俄军在一天内对赫尔松州西岸进行了76次炮击,发射了487枚炮弹,火力之猛烈可见一斑。这导致乌军被困在安东尼夫斯基大桥及附近别墅区的狭小区域内,无法取得更多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俄军还派出了大量FPV自杀无人机,对乌军据守的建筑物进行空前的轰炸,使得乌军渡河部队遭受重创。
面对这一情况,乌军不得不继续向河对岸派兵坚守别墅区的防线。这种状况的出现,除了渡河作战的困难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乌军在登陆作战方面的能力相对不足。实际上,在卡霍夫卡水坝被破坏之后,俄军布置在第聂伯河沿岸的雷场和防线已经被洪水冲垮。而在6月24日的“瓦格纳叛乱事件”后,为了应对乌军的反击,赫尔松地区的俄军也被调动去支援其他地区。因此,此时第聂伯河左岸并没有坚固的预设防线,用于防御作战的兵力也相对不足,这给了乌军一个有利的时机。这场战役的结果将会对乌俄冲突产生重大影响,乌军能否坚守大桥阵地,将决定着战局的走向。
乌军在这场战斗中面临的困境也凸显了他们在登陆作战方面的薄弱之处。乌克兰军队若能够同时在正面渡河攻击,并利用直升机实施空中突击,在两翼发起辅助攻击,必将动摇俄军的防线,造成薄弱缺口。乌克兰军队可借此突破、分割并包围俄军,取得战略性突破。尽管此次进攻必然会有伤亡,但相较于迅速获取“桥头堡”并牢牢占据阵地,所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然而,遗憾的是,乌克兰军队无法组织如此立体的攻势。此外,安东尼夫斯基大桥已被炸毁,乌克兰军队无法像俄军在2022年发起攻击时那样,利用大桥输送兵力和补给。
以乌克兰军队目前的兵力情况来看,想要扩大战果,只能选择强渡第聂伯河。然而,渡河作战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乌克兰军队需要集结大规模兵力,并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才能实施渡河作战。因为只有拥有大规模兵力,才能帮助乌克兰军队在渡河后快速展开,并向多个方向发展,以建立更广阔的登陆场巩固战果,从而等待后续兵力的抵达。其次,实施渡河作战不仅需要具备涉水功能的车辆和快艇,还需要能够通行坦克的浮桥部队。最后,乌克兰方面还需要拥有足够的搭设浮桥的人员,这些人员应具备构建浮桥两岸栈桥、浮桥渡场以及门桥渡场的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敌方反应过来之前尽快输送更多的进攻部队和补给物资。
然而,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乌克兰军队似乎没有解决这三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乌克兰军队虽然从巴赫穆特前线撤出第93机械化步兵旅等部队,并集结到第聂伯河流域,但这些经过长期鏖战的部队亟需补充兵力和装备,而不是立即投入战斗。因此,乌克兰军队不仅兵力不足,还精疲力竭。乌克兰军队将第聂伯河流域的作战策略改为以袭扰为主的“疲兵作战”,相关部队的火力配备相对薄弱,无法获得火力上的优势。尽管乌克兰军队在兵力和火力方面能够随着战局发展进行持续投入,但舟桥部队问题却是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难题。
乌军一直面临严重的舟桥设施短缺,只能依靠小艇和两栖车辆进行渡河作业。即使乌克兰获得了西方援助的舟桥设施,其训练水平和操作能力也无法保证有效的渡河作战。目前,乌克兰缺乏舟桥装备,更别提训练有素的舟桥部队。而且西方军援往往以细水长流形式提供,让乌军等待足够的渡河装备数量不知道要等多久。即使乌克兰克服了上述问题,实施渡河作战仍然面临一个难关,那就是突然性的战役计划。想要达到最大限度减少对方反应时间的效果,乌兵必须确保渡河和搭桥等作业的突然性。一旦突然性消失或无法实现,乌兵只能通过更强大的火力来迫使对方火力压制,为渡河过程争取时间。可以说,一旦乌克兰发起渡河总攻,必将面临俄罗斯地面火炮、空中战机、自杀式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密集进攻。乌克兰是否有能力掩护渡河部队并提供炮火支援?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
乌克兰虽然有机会派出战机进行作战,但俄罗斯拥有制空权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此外,乌克兰在火炮数量、弹药储备和弹药投射能力等多个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在没有足够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乌兵贸然发起大规模渡河作战很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同时耗尽有限的舟桥装备和技术装备,使得第聂伯河成为“杀人机器”。
可以想象,如果乌兵无法将足够的装备和兵力运输到第聂伯河左岸,面对已经重建防御工事的俄军,乌兵将无法有效发起攻击,并且有遭受全军覆灭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