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同事,公认有才,深受领导器重。他为人随和谦逊,不动声色,但是经过他手的工作,无一不彰显他的才情。有一天我听到这样的评价,他本应光芒四射,有更好的发展,只因缺乏目标与整体规划。
身边还有一个同事,对待工作她身上有股力排众议、孤掷一注的劲儿,让我十分钦佩。她是一位摄影记者,刚刚参加完一场演讲比赛。比赛讲的是抗疫大背景下,作为一个普通新闻工作者,她用手中的相机为援鄂河北医疗队抗疫英雄拍摄肖像,用这种方式礼赞英雄,歌颂伟大抗疫精神的故事。最开始拍摄肖像只是她内心萌生的一个想法,个人的情怀滋生无限的能量,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如愿完成了所有拍摄,并且让英雄的肖像登上了整个城市所有商圈的电子大屏,也点亮了这个城市的英雄梦。
将这样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以演讲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同样经历了疫情时代的评委们产生了情感共鸣,初赛成绩很好。权威的肯定给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待,力争一等奖的念头在这位同事心中悄然升起。但决赛中表现却差强人意,虽然没有大的失误,效果却没有第一次好。有个评委一语中的,“初赛你是在讲故事,专心只想讲好故事。决赛时你便有了功利心,心里想得是输赢。”这位同事恍然大悟。
再说说另外一个摄影者的故事。“我相信照片能记录或明亮或暗淡的光影;能传载或高亢或低沉的声音;能展现或已发生或终将发生的历史。”这是杨凯生写在自己的摄影作品集《浮生二十四小时》封底的一句话。
如果没有特意去查杨凯生的简历,绝不会相信他曾经是中国银监会首位国内特邀顾问,是金融界的翘楚,而摄影仅仅是他的一个爱好。年少时杨凯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偷偷拿着爸爸的相机到处去拍照,然后一个人躲在家中的储物间里,洗印和放大自己拍摄的照片。这个爱好伴随他长大,但是终究没有成为他的职业。多年以后,杨凯生这三个字与金融紧紧联系了在一起。然而,他没有放弃摄影,无论工作多忙碌,最享受的时刻仍然是按下快门的那一瞬。在我看来,幸而他没有将摄影当成职业,没有职业束缚,没有得失心,终其一生的爱好最终成就了《浮生二十四小时》。
回过头来再说说那个才华横溢的同事,没有职业规划,对他而言未必是一件坏事。职场中,职位晋升占据了很多精力,光芒四射容易遭人妒忌,为了目标达成,又免不了人情世故,所以安安静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尝不是一件幸事。摈弃外界的干扰,倾听得到内心的声音,一直保持创作力,让自我表达淋漓精致、活色生香。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至于结果,那就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