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几年,我和黄老师因工作在外,路途较远,交通不便也就很少回村子。近一年,因为我们的工作有了规律的双休,加上交通愈发便利,于是回村的次数越来越多,回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了。
印象里小时候村里只要是下雨天,一片泥泞。泥瓦房,虽说不上是破败,却也是斑驳老旧了。这几年,村里建房也都按规划起楼,村里的马路和巷道都泥改白了,也规整了许多。可还是像以前一样家挨家,户对户。时常几妇人坐在自家门前聊家长里短,聊上东关买了啥,说一些搞卫生的窍门,说谁家后生都认不出来了......我想也许以后,我会回村里长住,黄老师也一定会和她们熟络,大家一起聊天开玩笑,多开心!
看着村里一排排新起的房子,黄老师就问过我,村里还有我长大的痕迹吗?而这个时候我只能告诉黄老师:这一片建筑的原址是一大片稻田,我们在那抓过“土猴子”;这戏台旁原有一条水沟,住满了尾巴长着月亮的“咕呆”(闽南话),我们在那踩过碎玻璃渣子;这以前是荒废的砖厂,我们就在砖厂的空地上踢足球,那时的我是个守门员;这原来有一棵奶奶家的芭乐树,树上每年都结了满满的果实,又香又甜,我和小伙伴们爬树摘果,能因为它快乐整个夏天;而村前的山美水库,那是我们的禁忌之地,封禁着妈妈的嘱咐:不许去河边玩,不然打断你的腿。谁在河边走,谁就泪洒搓衣板,但那时的我们还是心向往之......每一处都是有故事的地方,都是充满了童年的回忆。
村委会有个图书室,不大,装修简单别致,常年没上锁,可书桌书柜却也落上了一层灰。村里的小孩都随父母到外地去读书了,没人会到图书室写作业;留守的中青年,电视才是他们的最爱;仅剩的几个老头老妪只向往棋牌室,哪会到这图书室来消磨时光。黄老师偶尔跟我一起回去,倒是会时常去光顾,她说只是因为村里实在是太无聊,不如看书实在。图书室外阳光普照,我在室外望着黄老师认真翻找着她感兴趣的书时的背影,这种情境也是我非常乐意的享受。空气清新,时光因为此景而慢下来,快乐令人流连忘返。黄老师还喜欢让我陪她在村委会打乒乓球,不过她那糟糕的球技让我敬而远之,打一场球光捡球了。
我和黄老师开玩笑,你看我们多坏,村里的建设,咱没出力,现在村里各方面条件好了,我们又想来资源共享,回到村里住,分一杯羹。黄老师说,那倒不是,这可是你的故乡啊,我们是可以理直气壮地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