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参加上海书展的小伙伴们都在写文,回顾书展中的点点滴滴。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写到了一个方面,那就是家长的选择。
在书展,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孩子看中了书,家长反而不愿意买。家长有很多理由,家里那么多书你还没看呢,你真的会看吗,这个书有什么好的等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娑萨朗》价格不菲,很多家长就因此劝退了。
那么有没有智慧的家长呢?有的。那天我在人文社荐书,有位阿姨带着一个小伙子来到我们展位。她连书都没有翻开,就对小伙子说,我们买这里的书。那个小伙子高高大大的,其实才13岁,不愿意买书,拼命摇头。那位阿姨特别智慧,她也不生气,但她就是不走,站那里和我聊,让我给她孙子介绍雪师的书。
我推荐了《凉州词》,我说是武林人士的故事,小伙子眼睛一下子亮了,拿了一本。可阿姨还是不肯走,她想让孙子把雪师的书都买下,孙子这次不妥协了,她才依依不舍地和我道别。临别时我问她,阿姨你怎么那么厉害,书都没有翻开,以前也不熟悉雪漠老师,为什么会一眼相中我们的书呢。阿姨说,我是中学语文老师,一看到书的封面我就感觉这是好书,而且我觉得你讲得也非常好,我是真心希望他(孙子)能好好读些书。
上海书展的老人都是很厉害的,非常很有学养。比如这位阿姨,她可以有很多方式爱孩子,但她无疑做了最对的一件事,那就是带孙子来书展挑好书,让孩子学习成长。昨天笑玲姐在随笔中写到:
雪师说,现在读书是冒险。
的确是这样的,对孩子来说,他会觉得故事很离奇很惊悚,或者很流行,就很好看。只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辨别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像一块海绵,拼命的想吸收营养,拼命地吸收知识。给他干净水,它会吸收,给他脏水,它也会吸收。
无论是好是坏,他们会照单全收。而这些吸收进来的好的营养也罢,坏的营养也罢,都会被种植在他们的心灵,进入他们的血液,未来会成为他们的文化底蕴和人格底色。
所以,读书是冒险,选书非常重要。
以前生娃,不过是添一双筷子罢了。现在当家长,不仅要让孩子吃饱饭,还得拥有智慧,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如何为孩子选书,也是一门学问。我觉得,有时候孩子不愿意读书,其实是家长引导的方式和选择书目的问题。
比如我家瑶瑶,和我从小读的书简直就是两个频道。我小时候读童话,她读百科类。我初中读《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等文学经典,她读《梦的解析》和《大学》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反正我俩除了林清玄的散文都爱读外,书目基本不重复。
长大以后,她变得不那么爱读书了。也是我“威逼利诱”后,才慢慢开始读一些书。这次她来书展听了雪师的两场讲座后,她居然质问我,你为什么不推荐我读《娑萨朗》。奇了怪了,我心想,我不是推荐过嘛。然后她痛心疾首地和我说,你不知道我就爱读史诗吗?额,我还真不知道啊,这方面她肯定比我有文化。
这几天她带着《娑萨朗》去外婆家小住,才读了两章,就拍案叫绝,对我说,雪师写得可真好,这文笔,哎呀呀,太赞了。我都能想到她唾沫乱飞的样子,但看得出,她是真喜欢。我说山东大学有位教授对《娑萨朗》的评价是,读了《娑萨朗》,从此不读文学糟粕书。她听后极为赞同,对,说得好!
在书展是很忙碌的,在闲暇之余,我逛了下自己展区的书。作家社有两套书我非常喜欢,一套是《红楼梦》的绘本,还有一本是《傲慢与偏见》的金装版。《红楼梦》绘本是作家社的专业摄影师去故宫博物馆用相机一张张拍的,是目前最清晰的绘本版本。上海读者是识货的,作家社带来的几套全部售罄,我只能请出版社老师从总部给我发货。《傲慢与偏见》是瑶瑶一眼相中的,那真是金光闪闪的一本书,书的侧边都是金粉啊,而且书的纸张厚实,真的非常值得收藏。
没几天,《红楼梦》绘本就到家了。我打开这套书时,瑶瑶大叫一声,哇,那么精美的绘本啊。她摸着书页爱不释手,她说妈妈,这个才叫富养女儿,这书太赞了。她号称愿意为了这套书,去读一下《红楼梦》,在这之前她对此书毫无兴趣,说看不懂。瑶瑶属于比较理性的思维,原先她对文学并不太感兴趣,但是人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对不对?瑶瑶现在不就慢慢地发生变化了吗。
无论是在书展,还是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家长的选择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在现代社会,做一名有智慧的家长真的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智慧呢,我想是从自己开始,从为自己选择读一本好书开始。先让自己拥有一双慧眼,才能在纷繁的书目中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让孩子的读书不再是冒险,而是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