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与成长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是一个颓废叛逆少年的自白。这个名叫霍尔顿考尔菲德的16岁少年,因五门功课四门不及格被学校开除流浪纽约,书中所写就是他在这三天经历的琐事和内心独白。
这是一个满嘴脏话,谎话连篇,抽烟喝酒打架去夜总会的叛逆少年,他看上去仿佛一无是处,可他是如何走进千万读者的心里?
——1——放荡不羁,大胆叛逆,每个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少年
身穿一件大风衣,戴一顶红色的猎人帽;他人的闲言碎语,他不理会,把鸭舌转到脑后;被学校开除,他便来场说走就走的流浪;得知喜欢的女孩被轻浮对待,他便不管不顾和那人干上一架……霍尔顿,这个叛逆不羁的少年,只是做了那些我们不敢做的事情。
他讨厌那个虚伪的学校,讨厌那群虚伪的同学,讨厌那些听起来很礼貌的场面话……他直率地发泄着所有的讨厌,不也正是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吗?霍尔顿选择粗俗的话语来包装自己,掩饰自己对虚伪世界的失望,对人心丑恶的失望。在他身上,似乎有当今“丧文化”的影子,看似是年轻人的悲观,堕落,不求上进,事实上,这是青年们通过自嘲的方式对自身标签的反抗,颓而不废。霍尔顿也知道,知道自己满口脏话,知道自己撒谎成性。但他也明白,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在酒吧里买醉,在冷风中狂奔,玩世不恭的霍尔顿其实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理想。
——2——一颗剔透的心在灰暗中闪闪发光
霍尔顿找到了自我的价值,他想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浑浑噩噩的他,看到了自己的妹妹,他想保护她,保护天真无暇的孩子,不让他们跌入世俗阴暗的悬崖。霍尔顿已经看到了这个现实社会的不堪与混乱,他不想让纯洁的孩子被社会阴暗污染,甚至伤害。所以,他想做一个守望者,守望孩子在纯洁美好的世界中,慢慢长大。霍尔顿守望孩子,也就是守望自己内心的纯与真,护住一颗剔透的心。
故事的最后,霍尔顿在大雨中看妹妹坐旋转木马,被大雨淋湿的他,却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就像《狮子王》结尾处大雨冲涮了战斗留下的鲜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爬出监狱,接受暴雨的洗礼;此时,霍尔顿被大雨冲刷,内心的阴霾消散,他找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大雨过后,他将开启新的生活。
——3——大雨过后,霍尔顿将何去何从?
接下来霍尔顿会怎么做?他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叱咤风云的叛逆少年会向生活认怂?他会不会把反戴着的猎人帽转正?我想,与其说他向生活低头了,妥协了,不如说他成长了。他不再是那个迷茫的莽撞少年了,他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明白了,想要成为好的守望者,只有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不同于《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冷漠自私的社会中被同化,变得麻木堕落;不同于《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为了“月亮”,孤注一掷;霍尔顿接受了光鲜亮丽的世界背后的阴暗面,同时守望着那片麦田,守护着纯真与善良。书中的安多里尼先生告诉霍尔顿:“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而卑贱地活着。”在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不会选择逃离现实,而是为着自己的梦想,家庭,爱人,孩子,忍耐着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不公,默默坚持。
——4——写在最后
与其说霍尔顿走进了读者心中,不如说我们在他身上寻得了那个内心最真实的自己,他和我们一样,是在生活中“挣扎”过的人。曾几何时,我们也触碰到梦想,我们也满怀憧憬,我们倔强地认为能反抗这个社会的虚伪。后来,我们在失望中成长,接受了生活的另一面是残酷的现实。而我们,仍然可以守望那片麦田,守护最后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