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你知道的摄影史:固定影像的尝试(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家好,这是《我想告诉你的摄影史》系列的第一篇内容,也是1st Frame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非常感谢你们对这个系列的支持!也非常欢迎在通过留言对文章内容做出指正。希望接下来的内容能够让你们满意,你们的阅读是我继续下去最大的动力!




    尼埃普斯,图片来源:中国百科网

 


      “我做了无数次实验,相信已离成功不远,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设法固定住影像。我把暗箱放置在工作室内,镜头对着窗帘和窗外的鸟笼。我发现感光纸上的影像虽然模糊,却真的被留住了。明亮的背景在图中呈黑色,而深暗的鸟笼却呈亮色。我想,用暗箱捕捉影像的方法终于被我发现了。”

                                                                                                          ——约瑟夫·尼舍福·尼埃普斯


        人类的眼睛可以感知光线,拥有任何现代相机都无法比拟的性能。然而,视觉的感知是实时的,已经从眼前消失的景象不会再出现。这种局限是的我们无法将视觉进行空间以及时间的拓展。

        为了保留住眼前稍纵即逝的景象,从很久以前,人类就开始了对于固定住影像的探索。有多久呢?大概从17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在墙壁上画下的鹿、牛、野马开始。原始人类使用粗糙简陋的线条努力将他们所认知的世界记录下来,这就是绘画的雏形。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绘画始终贯穿其中。从最初为了记录人类生产场景的岩壁画,到后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为了记录,也用来表达情感等。


法国拉斯科洞窟史前壁画,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法国巴比松派画家代表作品:《拾穗者》,图片来源:www.namoc.org  

(即使是这样写实的作品也不可能将画面的细节全部描绘出来)

        作为一种捕捉眼前景象的主要方式,绘画的弊端显而易见:需要画家一点点地描摹,不仅费时费力,画出来的结果与现实的相似度却不尽如人意,而且,不同画家的作品往往掺杂不同的个人感情色彩和艺术倾向。 如何客观、方便地记录现实世界,是人类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话题。

        早在两千四百至五百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墨子(墨翟)就已经对光线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墨经》之中记载了大量的光学知识。他和学生进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并指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图片来源:fotomen.cn


        而直到1558年,意大利数学家波尔塔出版的著作《自然的魅力》中谈到:“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绘画方法,通过暗室小孔把影像投射在对面放纸的画板上,用铅笔勾勒出影像轮廓,再按照原来的样子着色,就会得到一幅非常逼真的绘面。”才真正将小孔成像原理应用到绘画领域。这种绘画方法在当时无疑是一种创新,使得画家的绘画更加容易。这本著作一出版就收获了广泛的读者,该书也多次再版,且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暗室绘画,图片来源:网易

           

        1604年,著名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其发表的论文中写道:“人的眼睛就像一个黑盒子,瞳孔就像黑盒子里的小孔一样。”同时,他还在论文中将眼睛的晶状体比作透镜,视网膜比作屏幕。将人眼比作光学仪器,解释人眼的视觉原理,这在当时科学界引起一阵哗然。1611年他又出版了一本名为《屈光学》的著作。他还制作了可折叠的描画器。1637年,笛卡尔也写了一本同名的书《屈光学》,书中证实了开普勒关于人眼的描述。

        1637年,德国科学家施温特将几块不同焦距的透镜组合起来,安装在钻孔的木球里,利用透镜组达到广角效果,扩大视野。应为外形似牛眼,故称之为“牛眼睛”。这可看作照相机镜头的雏形。

       


牛眼睛,图片来源:1st Frame

            

        1769年,在还有人发明了一种桌型暗箱,这种暗箱与一般暗箱不同之处在于,其内置一块与水平面呈45度角的平面镜,将经由镜头折射进来的光线反射到上方的水平放置的毛玻璃上,再将画纸覆于其上,便可进行描摹、绘画。



 桌型暗箱,图片来源:全球摄影网

       

        除此之外,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又有其他人发明了很多各式各样的暗箱,有的非常笨重,有的轻便小巧,各有不同的用途,其原理都是通过镜头将外界的景象通过镜头投射到暗箱里,画家在以此为依据描摹作画。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精英文化阶层人士大多掌握了暗箱技术。

        十八世纪以前固定影像依然需要通过画家的画笔,暗箱技术依然只是服务于绘画。

但是,科学家们对于暗箱技术的长期研究极大的推动了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为后来照相机技术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更多内容请看下期文章。

参考文献

[1]一可.摄影术的历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0

[2]李文方.世界摄影史[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

注:封面图片来源:fotomen.cn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把摄影放在历史的一个长河中,把它作为一个技术性的整体来看一看,它和这个社会和历史,以及和视觉文化之间的关联,我...
    楚水农人阅读 3,971评论 0 11
  • 艺网 首次听闻《隐秘的知识》之言论差不多正是在5年前,但当时只是像听笑话般忽略,一是在我心中神一样存在的艺术和艺术...
    0b3e38c2736e阅读 708评论 1 2
  • 赵树理,高中同学说:小二黑,山药蛋。当时我还不知道这个人,看消息时说太原值得去的地方中有赵树理故居。太兴奋了,竟然...
    蕾拉拉阅读 607评论 0 0
  • 去年写过一篇介绍潮州方言的文章,有朋友说挺有趣的。一直想再写一篇,一方面是因为忙,一方面是因为懒,就拖到了现在。直...
    泓颖阅读 1,396评论 21 11
  • 目录 触屏滚动 视差滚动插件 日期选择器 图片 布局 轮播图 弹出层 音频视频 图表 幻灯/切换 动画 相册 取色...
    guanguans阅读 1,295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