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在的,这本书我很早之前就知道了,但我一直没打算去看,后来打开看了以后,前两章也看的我打不起劲来,于是把它束之高阁,懒得翻开。
前两章讲的是我已经熟的不能再熟的心灵老鸭汤,相信自己啦,正能量啦,这种鸡汤自己说说还好,但是让别人给自己讲,那只会觉得腻歪。今天西安又是下雨天,看了会本来规定今天要看的书以后,觉得好费脑子,无意间就把这本书打开,从第三章开始看起来,看着看着,反而乐趣丛生。
在《未来的7个原则》里,作者认为人的一生其实大的节点都是差不多的,二十岁以前好好读书,二十岁以后根据个人的学业时间不同进入社会,努力工作以后结婚生子,然后走向中老年。而我以前看过的一本类似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传记之类的书籍,也提出了人在二十到三十岁是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脑最为灵光,很多牛逼的人都在这个阶段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所以,说实话我是很焦虑的。因为我26岁了,可我几乎一事无成。每每听到我的同学或者朋友的朋友,那些同龄人们在这个年龄已经干了很多让我觉得必须仰望的事以后,我会绝望会沮丧会怪罪自己,你真是懒,你真是愚蠢,看看你自己,现在有什么?现在能做什么?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过去毕业的三年里选择错了方向,是不是还不够努力,是不是已经没有前进的方向,即使是获得了一点别人口中的成绩,我还是内心忐忑不安,觉得自己是不是匹配的上别人的夸奖。
这个年龄段,让我痛苦不安,也让我觉得还有很多希望。所以,这也许是我一开始想看这本书的原因。
当我心平气和的把这本书看完以后,我不再嫌弃这本书的文笔不够华丽,不再嫌弃这是一本过去的畅销书,因为对目前的我而言,它还挺有用。
《30岁前的每一天》里,我看到作者过去也时常会觉得矛盾,时常会担心自己选择的不对,时常觉得自己能力还不足,但是到最后,她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读者,没什么大不了,努力去尝试,趁年轻好好去把握机会,失败了也还有力气重新来过。作者自己换了好几次行,终于在自己的工作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发现其实未来没必要过于担忧,不必过于担心太多选择,只要把现在做好,未来自然会好。
该如何把现在过好,作者从时间管理,职业规划,寻找婚姻伴侣,财富自由,打败恶习,利用记事本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帮助我们解决三十岁之前的问题。
1.时间管理—记录自己的时间
2.职业规划—找到自己喜欢的和自己能干的平衡点,态度很关键
3.寻找婚姻伴侣—找出自己的择偶标准,学会取舍,积极扩大活动圈
4.财富自由—学习投资知识,努力储蓄,恰当投资
5.打败恶习—拖延症(开启5分钟计划 5分钟倒计时改变法 以毒攻毒法
积分奖励法 任务竞赛法)
—注意力不集中(改变环境,专注当下,列待办清单,设置专心
时间 注意休息时间 冥想放松身心)
—不会拒绝别人(思考拒绝原因并写下来学习恰当的拒绝方法)
—完美主义(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相比完美完成更重要)
—三分钟热度(目标明确,寻找动力,计划详细可落实)
6.记事本法—(时间记录 事先预习 每日反省)
这六点里我自己学到的新的知识点在职业规划和财富自由这两个部分。职业规划里作者对如何读书有一点我之前没看到过,或者说之前一直没有实际做到,就是多读已经读过的“旧书”。多读旧书,一是可以避免踩到新书的雷点,很多新书并不见得就好,而旧书自己已经读过,知道这些书是否适合自己;二是读过的旧书里再次读那些觉得好的旧书,结合自己一段时间的变化,旧书读出新味来。
作者在这里举例她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三四次,每次都会做出新的读书笔记来,看到这里我有点汗颜,因为感觉自己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占有书,而不是真的读懂书。恰好近一段时间来我自己也感觉之前读过的一些好书只读一两遍确实没有完全吸收,以后可以采取这种读旧书的方法来。
在财富自由这里,我随着作者对复利的讲解,对投资有了一点小小的见解,我个人非常喜欢存钱,但是一直懒于用钱生钱,觉得这是投机行为。但通过作者一席之言,发现自己思想很狭隘。既然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财富自由的梦想,那么学会投资理财,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的一种手段。为什么要死命的赚死钱,却不让自己的钱活起来呢?
刚好最近一直根据三公子的投资书籍清单在看书,刚开始看《穷查理宝典》的时候好多专业名词搞不懂很头疼,一度想放弃,现在想想么,努力工作之外学点投资理财的技能也是有好处的,还是硬着头皮上吧。
这本书整体而言语言质朴,就好像作者在我面前跟我对话一样,没有难懂的地方,很多关于职场和投资以及学习方面都讲的很好,三十岁以前,认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养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对职业和工作的正确认知,生活和工作的良好习惯,拥有相伴一生的伴侣,那么自然而然的会收获好的结果,让自己拥有真正想要的生活。